簡介
斜紅是古代一種特殊的面飾。梳妝時,在女子眼角兩旁各畫一條豎起的紅色彎彎新月形
來歷:
相傳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宮中新添了一名宮女,叫薛夜來,文帝對她十分寵愛。一天夜裡,文帝在燈下讀書,四周圍以水晶製成的屏風。薛夜來走近文帝,不覺一頭撞上屏風,頓時鮮血直流,傷處如朝霞將散,愈後仍留下兩道疤痕,但文帝對她寵愛如昔。其他宮女有見及此,也模仿起薛夜來的樣子,用胭脂在臉部畫上這種血痕,名“曉霞妝”。時間一長,便演變成一種特殊的妝式--斜紅。詞典解釋
指人頭上所戴的紅花。南朝 梁簡文帝 《艷歌篇十八韻》:“分妝間淺靨,繞臉傅斜紅。” 宋 蘇軾 《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詩:“ 綠珠 吹笛何時見,欲把斜紅插皂羅。” 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早春》詞:“ 蠻 魂羞顧影,玉照斜紅冷。”參閱《宋史·輿服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