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介紹
春灣鎮在春城北約39公里處,地處漠陽江的上游,名勝奇多,東有通真岩,北有龍宮岩,南有朝天馬,西有金雞嶺。此外,春灣湖畔的“通天蠟燭”,山峰奇秀,湖山相映,垂柳輕飄,景色迷人。有小桂林之稱。還有龍宮岩、蓮花洞石林(春灣石林)、通真岩、石拱橋溫泉渡假區、鐵屎逕鑄錢遺址、銅陵橋與那烏橋、中山公園等名勝。
春灣秀色是非常迷人的一幅由奇峰田園構成的風景,映入眼帘的峰林使人懷疑是否進入了人間仙境,或者是陶淵明的世外桃源!
![春灣風景名勝區](/img/b/ad3/wZwpmL4IDMwQTNwIj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yI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游山的感覺完全有別於玩海。玩海時心景隨著海浪洶湧澎湃,充滿寬宏與豪情。游山的感覺則顯得幽雅寧靜,賞心悅目,微風吹著樹梢沙沙作響,小鳥如少女竊竊私語地吱吱對話,林陰道上陣陣花香沁發出醉人的芬芳,你會感覺到這是另一種美,一種魅力無窮的美。
景點
蓮花洞石林(春灣石林)
蓮花洞石林是典型石灰岩溶斗,四周為六座山峰所包圍,恰好似六瓣蓮花,占地200多畝,山上怪石嶙峋,景物有影神兼備的馬頭峰、駱駝峰、蓮蓬峰、蛤蚧石、觀音拜月石、仙人過坳石、百頁劍門等。在龍宮岩附近的蓮花垌,地面岩石崢嶸,有如無數利劍直刺青天,故又稱百頁劍門。
![蓮花洞石林](/img/d/c48/wZwpmL4QTM5gzN5QT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E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秦牧《詠陽春石林》:“劍戟刀槍齊刺天,聲聲畫角送峰煙、將軍百戰墜鞍死,駿馬長嘶立陣前。”集中描寫石林的景色。在這裡曾拍攝過《包青天》、《精武門》、《新方世玉》續集、《飛夫神鼠》、《英雄本色》等二十多部影視片。建有石林別墅一幢。
龍宮岩
![龍宮岩](/img/0/cb1/wZwpmLxYTMxcTO2cz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3M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龍宮岩位於春灣鎮旁的龍山山咀,岩河高10米,寬3米,長1000米,彎曲狀如海底游龍。洞內的石筍石幔,琳琅滿目,華麗幽深,有如神話中的龍宮。洞內鍾乳叢叢,奇景處處。景物有龍宮繡綿、宮壁浮雕、鎮宮寶塔、定海神針、群龍奪珠、龍女寶鏡、龍女浴池等。這些景物似象牙雕刻,精緻瑰麗,玲瓏剔透。岩洞旁邊建有龍宮賓館。
通真岩
通真岩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隋代、原為銅石岩、德惠寺。相傳唐景隆年間,廣西貴縣劉三姐與祖父自廣西傳歌至此,得道升仙。
![通真岩](/img/6/eaf/wZwpmL0YTO3YzN1Yz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M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宋真宗趙恆賜名為通真岩,岩內至今仍有當年傳歌台和劉三姐祖父的陵墓。觀岩壁上保存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廣東轉運使祖無擇題名、廣東轉運副使許彥先題詩及明清文人的摩岩石刻20題。
石拱橋溫泉度假區
溫泉為無色、無味、無臭的石膏溫泉。恆溫32.6℃。由於是暖泉,冬暖夏涼,泉眼在卵石河床處,現開發為溫泉度假村。泉水對高血壓、心肌炎、肥胖症有療效。
鐵屎逕鑄錢遺址
它位於春灣鎮西石望鄉,是五代十國南漢(公元917-925年)高祖劉龔稱帝時在此鑄造鉛錢的遺址,面積5萬平方米。出土“乾亨重寶”鉛錢的石質錢範27塊及鉛錠。每一錢範可鑄10枚面徑2.5厘米的鉛錢。該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銅陵橋與那烏橋
銅陵橋位於石望鄉河口圩,建於明代,為三孔墩柱式石平橋,長22米,寬2.45米,寬5.2米,用材考究,為大理石砌築,現存完好;那烏橋在春灣鎮,建於清道光25年(1845年),為三拱墩柱式石平橋,長43.8米,寬4米,高6.9米,拱跨10.7米,用大理石,14成,現存完好。兩橋均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天蠟燭
![通天蠟燭](/img/2/6eb/wZwpmL0MjM0cTM3gT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4E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春灣鎮的後面,湖水中獨立一柱,形如石山,仿如巨燭。這巨燭的來歷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相傳當時春灣雖然山清水秀,蟲鼠橫行,害得當地染疫者家破人亡。一神仙變成垂垂老者行乞於村中,得一孝子熱情招呼,感其誠,施以靈丹妙藥拯救村中病危者,並賜一長明蠟燭,囑其點燃,可驅病蟲。孝子遵其囑,點燃後,蟲蛾撲火,病害盡除。後巨燭幻化成燭形石山,故得名。
景區特產
圭崗處在陽春西山山脈,農戶多居住在山嶺間。長年耕山種林。山民為養魚,由於沒有面積較大的平緩土地可用,只好在山嶺間的房前屋後,開挖一些小面積的小水氹,一般有直徑一丈左右。蓄上水,在清明前後放上適量的鯇魚苗,然後不定期往氹里放雜草(含稻草)、米飯餵養,直到春節前夕捕撈,就可以吃上幾斤重或十多斤重的鮮美的鯇魚,這就是圭崗氹仔魚。
圭崗的氹仔魚與陽春西部部分村落利用禾田等養魚,可能是古時嶺南西江以南以魚改善土壤的遺俗。唐朝末年,劉恂《嶺表錄異》一書載:西江以南農戶等春雨積水就買來鯇魚放在田裡,一兩年後,鯇魚長大,把雜草連根吃掉,往後種稻就不長稗草,又可"收魚利......乃是齊民之上術也"。可見,利用鯇魚的食性除草和改良土壤,又可作菜餚,實是農民一舉兩得之舉。
氹仔魚製作,多以切塊,用鐵鑊升瓦罌熬制。氹仔魚,質地鮮美,肉多不肥口,大異於其他的塘魚,這種優勢,首先得益於它生長的時間長,二是長期吃青草飼料;三是山里氹仔面積小,營養充足;種類單一,沒有異類的角逐,生息時間較足。
景區美食
1.凌霄三黃雞:產於凌霄岩附近農村,用傳統方法放養的走地雞,其特點重量輕,肉質鮮嫩、香滑。是雞中的極品。
2.凌霄白雪:又名山水豆腐,是用特有的凌霄山泉水精心加工而成。它具有鮮甜、嫩滑、可口的特點。
3.凌霄豬手:經廚師精心製作,用凌霄特有的山泉水漂制而成,它脆滑爽口,無油膩,與著名的"白雲豬手" 媲美。
4.紫蘇田螺:是在凌霄附近的山坑、田、塘里取采,由於無其它污染,加上水質優良,所以,凌霄田螺的殼特別薄,肉白、味鮮甜、加上配味紫蘇,食來特別使人尋味。
5.春砂排骨:春砂仁是馳名中外的名貴中藥材,據宋代的《開源通寶》和明代的《本草綱目》記載,春砂仁有性味辛溫、健胃、行氣調中、消食安胎的作用。用其製成的菜式,享譽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