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陸治榴花小景圖

明陸治榴花小景圖

明陸治榴花小景圖所屬明朝時期文物之一,故宮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明代吳派後期畫家陸治(1496-1576),字叔平,號包山子,吳(今江蘇蘇州)人,由於科舉失利而致力於書畫,曾拜文徵明為師,以山水、花鳥畫見長。他早年的山水畫多將文氏圓渾筆路變為方直風格,並配以青綠設色。花鳥畫更是別具一格,尤其擅長色彩寫意。明代文學家和鑑賞家王世貞認為,陸治與陳道復的花鳥創作有“真、妙”之分。

藝術特色

這幅《榴花小景》便是其花鳥畫中頗具特色的一幅。畫面左前方有一枝白色的百合花,花體己完全綻放,吐出嬌嫩的花蕊,既大方又美麗,花頭微微低垂,似乎有點害羞。百合的右側是紅通通的石榴花,中間是三根如劍脊般的菖蒲。畫幅左上方作者題有“隆慶庚午天中節包山陸治寫”。天中節又稱端午節,看來此畫是—幅節令畫了。作者用這特殊些花卉來代表節令,說它們特殊是因為這三種花草不僅在五月開花,而且各自有其用途和象徵。比如,就菖蒲而言,民間一到端午節這天,就把艾草和菖蒲繫於門上,因為菖蒲是不著蟲的草,形狀似劍,而艾草的形狀像掌,所以被人們認為能合力驅魔而招福。另外據說飲菖蒲酒能驅瘟氣,延年益壽,把它剪成小人或葫蘆形,隨身帶著也可避免瘟疫,所以舊時的端午節又稱蒲節。石榴是五月開花,每逢端午佳節,婦女們多競相鬢插榴花出遊,到中午才扔掉,街道到處都是殘花,故將端午節也稱為女兒節,而且傳說榴花還能治癒眼病。百合也在端午開花,象徵百年好合之意。雖是簡簡單單的三種花,卻代表了複雜的民族心理,寄託著民間百姓打鬼驅邪、招福納祥、紀念忠賢的美好心愿。作者用特有的題材表現了民族特有的習俗和心態。因此可以說,這既是—幅時令畫又是—幅風俗畫。

作品為豎構圖,布局簡單明快,畫中三種植物並立而偃仰有致。用筆為寫意手法,筆墨豪放勁健且筆到意隨,用筆簡練卻達到了自然天成之趣。畫法以沒骨為主,硃砂點石榴,花青染菖蒲,水墨寫百合,墨筆勾花葉。用色古木雅麗,清新秀潤,並且色澤墨韻都是因物理及陰陽向背的自然形態而變化。

陸治傳世的代表作品有《竹泉試茗圖》、《竹林長夏圖》、《芙蓉鴛鴦圖》、《山水花卉》冊、《花溪魚隱圖》等,畫面除有作者的款署及印章外,多鈐有“三希堂精鑒璽”、。“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嘉慶鑑賞”、“寶笈三編”、“嘉慶御覽之寶”等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