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及歷史
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圭峰山玉台寺廣場公路入口凸現一座牌坊稱 “明錫坊”。
牌坊處於開闊地帶,顯得比較突出,加上幾副對聯題字佳作,更加有氣勢。正面中間橫批“岡州第一峰”,因此又叫“岡州第一峰”牌坊。兩側橫批:“名儕鷲嶺,翠炫南天”。非常誇張地說堪與釋迦牟尼說法的靈鷲山為同輩,青翠靈氣可誇耀南方。此是舊題。一副對聯是本地詩人柯明錚作,書法家陳福樹書於1992年(壬申年)初夏:
“放眼崖門,晝夜奔騰三千浪;
騁懷桂嶺,乾坤屹立第一峰。”
圭峰山又稱桂山,登山遠眺,天地壯觀。另一副對聯是文化人譚仲川撰於1991年11月,書法家李卓見書於1992年(壬申年)夏季:
“岡巒挺秀,古寺幽亭春色滿;
州邑承平,清風明月此間多。”
牌坊背面橫書“明錫坊”,及舊對聯一副,為呂明錫外孫李子瑜所撰(李子瑜後改名李文亮、最後改名李銓偉並終生使用,原籍新會縣大澤鎮農曆1906年4月26日—農曆1998年3月10日民國時期新會縣議員、律師、詩人)
“勝地喜登臨,山色湖光歸一覽,
善人留紀念,言坊行表足千秋。”
這座“明錫坊”是配套新修玉台寺,於1993年易地重建到這裡的,由會城建築公司第二工區承造,混凝土結構。遷建前的舊明錫坊是石牌坊,個頭小一些,三拱約10米寬,1938年建造,其背面如圖(1985年攝,原有人像經電腦處理去掉),正面書“明錫坊”。位置在今天的玉台寺山門,原為“南天門”,是玉台寺南面山門。據舊縣誌等資料記載,玉台寺前有半月池,又前為南天門,側有鎮山寶塔。這個南天門在明代以前已有,鐫有“岡州第一峰”幾個大字,以後重建一直沿用。
舊明錫坊是呂月樵為紀念祖父呂明錫高壽而出資在原“南天門”的舊址上興建的,並以其祖父名字命名。呂月樵是新會呂村(今大澤鎮大澤村)人,其後代在新會和海外。當年他在建明錫坊的同時,還修了登山石級路。新坊的背面複製了當年的《明錫坊碑記》。碑文比較詳細,說丙子歲(1936)本邑紳士提倡築路點綴亭觀。在圭峰山上有講學亭,紀大儒(陳白沙);下有思源池,紀孝子;而在中間的明錫坊,紀耆壽。呂明錫年登大耄(八九十歲為大耄),其父親呂振乾也曾是,其祖父呂多應達百歲,他的第三子呂統漩已年過古稀(七十歲)。碑記論述了“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接著說明此坊由明錫的孫子、當時的崇善堂主席呂月樵興建,並讚譽“樵之為人持躬勤儉,待人忠厚”、“社會善舉知無不為”、“施惠濟眾公論翕然”。呂月樵表示這是由於祖父呂明錫等的訓道。“坊者,方也,君子行為表言為坊”,建此坊“令德為不朽”。
讀罷《明錫坊碑記》,感覺它在訴說一個故事——記敘一個長壽的家族;闡發了一個觀點——長壽的原因是“好德”、“厚道”;表達了一個心愿——弘揚忠厚美德,並推向全社會,不但“壽身”,還要成為“壽世之方”。碑文撰者是林薰堯,舉人。書者陳啟輝是翰林、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科二甲第九十三名進士,新會人。該碑記值得一讀。
建築特色
坊,即牌坊。這種建築形式可追溯到唐、宋代里坊之坊門。當局為提倡道德倫理,對坊中居民的“嘉德懿行”,有時就加以旌表,榜於門上,叫作“表閭”,因而坊門就成為一種紀念性建築物。它起初是木構建築,明代出現了用石頭建的,上世紀有了用混凝土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