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期詞
明初詞壇,劉基(1311-1375 )、楊基(1326-1378)、高啟(1336-1374 )等人,由元入明,在政治上遭受挫折,
所作詞能自成家數,各具特色,尚存宋元遺風。劉基,曾佐朱元璋定天下,任御史中丞,封誠意伯,後因被詆
毀,憂憤而死。所作詩文,閎深頓挫;所作詞,有的“感喟激昂”而又表現得十分淒婉,有的於委宛摹寫中,並
寄深意,尚多可讀篇章。楊基的詞有的帶有托意,所感甚深,頗為縝麗並有一種清氣行乎其間,亦耐玩味。高
啟的詞或“以疏曠見長”,或“極纏綿之至”(沈雄《古今詞話》),並有宋元風韻。在明初文壇上,楊基、高
啟與張羽、徐賁齊名,世稱“吳中四傑”,張、徐不以詞名,楊、高的詞卻頗有影響。此外,瞿佑(1341-1427)等
人“風情麗逸”,所作詞“多偎紅倚翠之語,為時傳誦”(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也不失詞的本色。
這一時期的詞作,大都具有深廣的社會內涵,充實的思想感情,而且個性鮮明,風格多樣。後來明詞中常見
的輕浮淺薄之病,這時都還未顯現出來。論者每謂明詞中衰,而此時固未嘗衰。因此,這裡所謂第一階段,實際
只相當於明詞發展的邏輯起點,是明詞的序幕。
明中期詞
明代中葉以後,詞風日下。楊慎、王世貞、湯顯祖等人,多所製作,卻都不是當行作家。楊慎、王世貞博聞
廣識,堪稱一代通儒,其所作詞也有過人之處,只是逞才恃博,“強作解事”,與樂章多有不諧(朱彝尊《詞綜
·發凡》)。湯顯祖是著名的傳奇戲曲作家,出其餘緒而填詞,雖偶有佳作,卻“患在好盡,而字面往往混入曲
子”,與兩宋蘊藉之旨相距甚遠(吳衡照《蓮子居詞話》)。楊慎等人的創作實際上已將明詞引上了歧途。此
外,錢塘馬洪雖然以布衣終身,並精於詩詞,自謂四十年僅得百篇,但其所作詞,名為《花影》,不過“月下燈
前,無中生有,以為假則真,謂為實猶虛”,氣骨輕浮,缺乏新意。明代還有一種風氣,兩宋諸名家詞,不很顯於
世,而《花間》、《草堂》諸集,卻獨盛一時,成為文士填詞的樣板。明人的填詞托體不尊,有的人還將填詞當
作酬應獻諛的手段,更使詞格愈趨卑下。因此,明中葉以後,詞的創作已漸凋敝。雖然這些詞人有這些缺點,但
是他們以其創作實績,使這一時期的詞壇呈現出生機勃發的中興氣象來。
這又是一個遠紹前哲復興詞學的時代。明人有詞話,有詞選,有詞譜,皆自此期始,亦以此期為多。舉其要
則有楊慎《詞品》,陳霆《諸山堂詞話》和張綖《詩徐圖譜》。另外還有十餘種詞的選本。從而使得近乎失傳的
詞學又呈薪盡火傳之勢。
明末詞
到了明末,由於社會發展變革,才給詞的創作帶來一線生機。明代末期,滿族貴族集團統兵入關並建立清
朝,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的社會矛盾。陳子龍在抗清鬥爭中英勇犧牲,其門生夏完淳,年僅十七,也以身殉
國。陳子龍的詞托體騷辨,所指甚大,“言內意外已無遺義”,早期所作風流婉麗,婀娜韶秀出於剛健之中,後期
所作綿邈悽惻,神韻天然而又有不盡風味。陳子龍是轉變風氣的第一人,允為明詞大家,陳延焯、劉毓盤等人均
推許陳子龍為明代第一詞人,常州詞派一代宗師譚獻更是將陳子龍置於明清兩代詞家之冠,“清詞殿軍”朱祖
謀在清詞點將錄中將陳子龍對應於晁蓋,以強調陳子龍在清詞振興中的先鋒作用。夏完淳所作《玉樊堂
詞》,“慷慨淋漓,不須易水悲歌,一時淒感,聞者不能為懷”(沈雄《柳塘詞話》)。他的某些作品,“聲哀以
思,與蓮社詞《雙闕中天》闋,托旨略同”(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與陳子龍同時,入清後猶有創作活動
的屈大均、王夫之、金堡(釋澹歸)等人也是能詞者,他們的創作,同樣不可與一般“批風抹露者”並論。因此,陳
子龍、夏完淳以及屈大均、王夫之、金堡等人的出現,使得明末詞壇煥發光彩,不僅挽救了一代詞運,而且也
為清詞中興開了風氣。
考察明詞的發展史程,明清易代之際既不應與前一階段相連屬,又不宜作為一個階段。但這一時期卻產生
了陳子龍這樣的傑出詞人,以及一大批雖不足以詞名家卻寫出了不少好詞的抗清英烈。他們既為近三百年的明詞
構成了輝煌的終結,又為清詞的崛起奠定了基礎。明詞的起始與終結,都在血與火的背景映照之下,客觀上使明
詞的一首一尾,都顯示出瑰奇多姿的風采。
陳子龍
陳子龍(1608-1647),字臥子,晚號大樽。明末傑出的詩人、詞人、散文家、駢文家。
陳子龍是明代傑出的婉約詞名家。詞在南宋滅亡之後的四百年左右時間內,逐漸進入衰微。陳子龍扭轉了這
個局面,開創雲間詞派,成為當時影響力最大的詞派,奠定了他在詞史上的地位。
陳子龍詞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其詞境的成功創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詞在意境方面分別表現出了情韻生
動、渾融自然、含蓄婉約等特徵和風貌。這些風貌大大提升並增強了其詞的內涵及價值,使得其詞在明代詞壇上
熠熠生輝,並為清代詞的中興開闢了道路。他的詞風影響了他去世後近半個世紀,對詞壇回歸南唐、花間、北宋
風格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二十世紀三大詞學家之一的龍榆生先生說:“詞學衰於明代,至子龍出,宗風大
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著名學者錢基博在《中國文學史》評價:“子龍之詞,則直造唐人之奧宇。
……陳子龍之《湘真閣》、《江籬檻》諸詞,風流婉麗,足繼南唐後主,則得於天者獨優也。觀其所作,神韻天
然,風味不盡,如瑤台仙子,獨立卻扇時;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綿邈悽惻,言內意外,已無遺
議。”清末著名詞人、詞評家譚獻更是對陳子龍倍加推崇,認為他是明清兩代第一詞人:“有明以來,詞家斷推
湘真(陳子龍)第一。”這個說法難免過譽之嫌(因為清詞尚有其他名家可與陳子龍抗衡,而未必是陳子龍第
一),卻也可以看出其詞成就之大。陳子龍詞集有兩部,分別為《江蘺檻》和《湘真閣存稿》,後世以“湘
真”代稱陳子龍,即因此而來。
夏完淳
夏完淳 (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是陳子龍的弟子,抗清事敗
殉難於南京,年僅十七歲。他在國變之前的詞作也不外“曉風重樓人未歸”“東風輕薄誤多情”之類,而一旦國
難家仇當前,他的詞便勃發出沉鬱淒清之氣,如《一剪梅·詠柳》:
“無限傷心夕照中,故國淒涼,剩粉余紅。金溝御水自西東。昨歲陳宮,今歲隋宮。 往事思量一晌空。飛絮
無情,依舊煙籠。長條短葉翠蒙蒙。才過西風,又過東風。”
【別雲間】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
日,靈旗空際看。(已被收錄於9年級語文課本)
明代詞學研究
明代除了出現若干較為出色的詞作家外,在詞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關詞譜、詞韻專書,明代
傳有張綖的《詩餘圖譜》、程明善的《嘯餘譜》、徐師曾的《詞體明辨》(附詞譜)以及沈謙的《詞韻》;詞的選
本,有楊慎的《詞林萬選》、陳耀文的《花草粹編》、董逢元的《唐詞紀》以及卓人月的《古今詞統》;詞話
有楊慎的《詞品》、陳霆的《渚山堂詞話》、俞彥的《爰園詞話》、賀裳的《皺水軒詞筌》等數種。此外,毛晉
汲古閣刊行《宋六十名家詞》和《詞苑英華》,吳訥彙輯《唐宋名賢百家詞》,也為詞的輯佚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