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廣東畫史研究

明清廣東畫史研究

容或可以進而申論,嶺南書畫史學之貧弱,亦是箇中原因之一。 《明清廣東畫史研究》之中,每有徵引宏富之作,以書、畫、詩文互證,所論尤見博洽。 作序的是李公明先生,“《明清廣東畫史研究》之中,每有徵引宏富之作,以書、畫、詩文互證,所論尤見博洽。

圖書信息

書名:明清廣東畫史研究
作者:朱萬章
扉頁題字:梁江
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6月
開本:16開(889mmx1194mm)
頁碼:338頁
定價:86元

作者介紹

朱萬章,四川眉山人,美術史學者、書畫鑑定家、美術評論家,現為廣東省博物館研究員、廣東省美協理論委員、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廣東省書協理事兼學術委員、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著有《書畫鑒考與美術史研究》、《居巢居廉研究》等論著20餘種;同時兼擅繪畫,尤以葫蘆、蘭竹見長。
朱萬章近照(2008)

本書目錄

上篇
序言………………………………………………………………………………李公明
顏宗研究綜論…………………………………………………………………1
鮮為人知的粵藉宮廷畫家:何浩……………………………………………2
吳派南天有傳人:梁孜及其畫藝……………………………………………3
明末黎美周之繪畫與畫像……………………………………………………4
堪與“青藤”比肩之趙焞夫…………………………………………………5
氣節與畫藝並重的梁元柱……………………………………………………6
米芾逸韻的承傳者——袁登道………………………………………………7
楊昌文畫蘭與遺民情結………………………………………………………8
晚明嶺南山水小品鑑識………………………………………………………9
下篇
明清之際嶺南畫風初探……………………………………………………10
悟入丹青:清初嶺南四畫僧………………………………………………11
清初伍瑞隆的水墨牡丹………………………………………………………12
彭睿壦及其書畫雜識…………………………………………………………13
張穆繪畫的傳統與革新………………………………………………………14
汪後來畫藝綜論——兼論“新安畫派”對粵畫之影響…………………15
以畫牛擅名的嶺南畫家黎奇…………………………………………………16
蘇六朋廣州藝事考略…………………………………………………………17
蘇六朋及其藝術風格…………………………………………………………18
清代嶺南閨閣畫家余菱………………………………………………………19
楊永衍疑年及其他…………………………………………………………20
居巢及其繪畫風格……………………………………………………………21
晚清嶺南畫壇重鎮:居廉…………………………………………………22
關於居廉的幾種珍貴文獻…………………………………………………23
《居巢居廉研究》補證——以居廉與丘誥桐交遊為中心………………24
順德書畫的演進與風格……………………………………………………25
東莞書畫發展述略…………………………………………………………26
清·伍瑞隆《牡丹圖》,廣東省博物館藏

本書序言

區域美術史研究的新視覺
——《明清廣東畫史研究》序言
李公明
明代以降,嶺南美術顯出了粲然大備、表露光芒的新機遇。尤以書畫一途,人才輩出,畫壇書界猗歟盛矣。究其大勢,其時嶺南經濟商貿發達,文風大盛,書畫之道焉得不興。然而,嶺南書畫之藝術成就並未得到應有的認識和評價,治書畫史者於此常有耿懷。汪宗衍先生編撰《嶺南畫人疑年錄》嘗有言:“吾粵畫家,獨具風格,而僻處嶺南,性不好標榜,故懷絕藝者,多湮沒無聞,遑論其生卒年耶。”此論當屬實情。此外,葉恭綽先生跋高儼《山水卷》亦有言:“余常謂嶺外畫家每未為華亭、太倉所籠罩,其聲譽不能騰踔以此。其不染甜熟之習亦以此。”葉翁此言,以藝術風格、品質之因素析論嶺南畫家聲譽難以逾嶺之因由,尤為精審明瞻。容或可以進而申論,嶺南書畫史學之貧弱,亦是箇中原因之一。有見於此,自近代以還,粵中藝文碩學宿儒多有盡力鉤稽搜羅,精研博覽,以闡發、宏揚嶺南書畫之學為己任。
近年他在文獻資料的運用上更顯得心應手,許多未被人發現的詩詞也被他從零碎、繁雜的文稿中整理出來,並從中鉤稽出許多不為人知的史料。朱君萬章有志於嶺南書畫之學,用力甚勤,多年來於海內外刊發大作凡數十篇,殊可觀也,現輯而為《明清廣東畫史研究》以付剞劂,其功於嶺南書畫史學者未可限量。吾於此道伏案未深,淺陋自知,於萬章之著述原未敢贊一辭也。今承命作序,尤感慚恧。於茲謬舉讀此書獲益之一二,以備讀者方家正之云爾。
《明清廣東畫史研究》諸篇所述嶺南畫名家為數多至百數十人,庶幾可識嶺南畫家之犖犖大者,實有山陰道上、目不暇接之感。於此亦可見作者博覽粵中書畫名跡、鉤稽群籍之功,其於我輩治學中尤現突出。萬章自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即任職於廣東省博物館,其親自寓目著錄之書畫名跡不知凡幾。文中所論多以親眼獲睹之海內外公私藏品為據,其資料之翔實可靠無庸置疑。萬章既曾受過嚴格的史學訓練,又以供職於博物館之便而嗜於鑒研書畫文物,故其所論亦多以對人物生平、作品流傳之考證匡誤為其堅實基礎。如《汪後來畫藝綜論》,以多方考證定其生年為1674年,而卒於1752年;又如《楊永衍疑年及其他》定其生卒為1818-1903年。此中甘苦實難備言,然其成果則嘉惠學林非淺。尤可嘉者,萬章學如其人,學風篤實謹嚴,非有確訂從不妄下斷語。如對於李健兒曾謂居巢書齋名曰“甌香館”之說,萬章則認為“目前還沒有令人信服的論據足以證明居氏曾有此齋名,而疑為與惲壽平齋名移花接木之誤”(《居巢及其繪畫風格》);其他如考證作品編年、考訂字號、署款等情況,均能使偽者訂之,疑者辨之,多所發見而洞幽探微。
然則萬章治嶺南書畫之學並沒有因其鑒研之便而以自得,更從未自流於戈戈識小途。《明清廣東畫史研究》之中,每有徵引宏富之作,以書、畫、詩文互證,所論尤見博洽。如顏宗、何浩、汪後來、蘇六朋、居巢、居廉諸篇,氣局開闊,詳徵博引,實為後來研究者繼續鑽研所必經之津梁。明清之際,嶺南遺民逃禪成風,藝文盛事一時間顯於佛門,此中史實對於治嶺南書畫史學之重要性不待自知。《明清廣東畫史研究》中有論畫僧文章多篇及長文《明末清初的嶺南畫僧》,足證萬章於學術進展之敏感把握和自覺。
萬章好學敏思,勤於用功,春華秋實,正方興未艾也。余不揣譾陋,寫此贅語,以志不勝欽佩之情云爾。
(李公明,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有關書評

精進中的區域美術史研究
——讀朱萬章《廣東明清畫史研究》
郭燕冰
數年前,與朱萬章先生剛認識的時候,他送給我一本《嶺南金石書法論叢》,是他從業十年所發表的研究文章的結集。小小的一本,綠色。他摩挲著封面,似在擦去塵土,看起來相當愛惜,仿佛裡面都是心血。我仔細讀過,以至於對我後來的治學生涯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那時的文章,短小精悍,就事論事,一篇小文,尋根問底,只要能把一個問題搞清楚,就結束了,手法如抽絲剝繭般細密,感覺像老人講故事般娓娓道來。從文章里讀到的除了耐心、細心,還有愛心。如果不是懷揣著對職業對書畫的喜愛,我想是沒有人能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枯燥而浩瀚的文獻中,為昏黃燈光下塵封的畫作鉤稽索隱的。
時間一晃又十年,今年他送給我一本《明清廣東畫史研究》,並說,是他近年工作的一個小結。如果說,他的第一本書塑造了我文章的風格,那么這一本書,我覺得現在或者以後我也只能望其項背了。這幾年的朱萬章仿佛進入了一個迅速前行的軌道,其順暢及其速度都令人望塵莫及。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奧妙,不禁多番探究。在這本書里,我終於又再一次讀到了答案。就是敏捷,多思以及勤勞。
回到這本書,其中的文章延續了作者一貫的綿密作風,循循善誘。把學術問題當成拉家常,這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方。
作序的是李公明先生,“《明清廣東畫史研究》之中,每有徵引宏富之作,以書、畫、詩文互證,所論尤見博洽。如顏宗、何浩、梁元柱、袁登道、楊昌文、汪後來、蘇六朋、居巢、居廉諸篇,氣局開闊,旁徵博引,實是後來研究者繼續鑽研所必經之津梁。”這也正是我所感到本書文章突出的地方,與十年前的結集相比,本書行文老到,眼界更為開闊,思想更為前沿。文章架構尤為深入淺出,出神入化。各式材料在其筆下向我們展示出一個個精彩場景,層層遞進,妙筆生花,頗有山陰道上目不暇接之感。
廣東書畫家的交遊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而作者出入其中,常用他們之間的酬唱詩文進行互證、補證。加上他任職廣東省博物館的便利,公、私秘藏大多經其寓目,因此有機會觀摩到坊間未見流傳的畫作,於是處處留心,得以大量收集畫作的題跋、印章,再利用堅實的史學研究基礎,結合文獻用嫻熟的專業技巧為我們揭開一些蒙塵已久的神秘文人的面紗,釐清了許多歷來困擾大家的問題,諸如畫家生卒年、生活環境、履歷、交遊、師承、畫跡等。這些有理有據的闡釋比起大發感嘆的讚美自然更能令人信服。我本人也曾從這方面著力,因此知道要作出如此密不透風的文章需要多少日積月累的閱歷和努力。
再說到文章的結構,雖然文章俱出自一人之手,考證的風格相似,但每次作者都能尋得不同的切入點,這正是他思維敏捷之處。不同的材料,不同特質的畫家,需從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手法進行剖析:鮮為人知的畫家可從整體去呈現其藝術和人生;較為人熟知的名家則從研究的空白處入手……但均需抓住畫家的主要特質進行論述,譬如研究何浩應突出其宮廷畫家的身份,楊昌文則強調其遺民情結,梁元柱就著重論述其氣節等等。作者還有一個特點是為文可長可短,可輕鬆可嚴謹。對材料較多的畫家,進行條分縷析,層層遞進,面面俱到,清晰、具體,論證有力。而對史料闕如的畫家則在新發現材料的基礎上適當發揮,點到即止,從不妄語。在材料運用方面,常注重一個“新”字,作者心中如有地圖,哪位畫家史料不足,難以成文,哪位畫家的資料散布何處,都清清楚楚。他曾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有新發現,並不急著發表,而是積累到一定的量,待可以說明問題時才組織行文,如此厚積薄發,到如今正是春華秋實的多發時期,厚厚一書每每言之有物,不覺驚嘆其人之勤奮多思。
作者所做工作的價值也早有人說得明白,正如美術史學者洪再新在《區域斷代繪畫史研究的再探索》(《粵海藝叢》第一輯,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文中所說,“缺少博物館專家在藏品著錄收藏方面系統的積累,一幅作品的獨立檔案就難以建立。而只有當所有存世的明代廣東畫家作品普遍建立起類似的檔案時,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文獻學才算成型。”作者是一位勤懇敬業的博物館書畫專家,他從業近二十年,做著集腋成裘的工作,不但填補了廣東書畫史許多個案研究的空白,更從中整理出系統的廣東書畫史。廣東書畫到明清才真正發展起來,而對廣東書畫史的理論研究自近代以後才發微。在前輩學者中,前有汪兆鏞、汪宗衍、蘇庚春、莊申、謝文勇等耆宿,後有梁江、李偉銘、李公明等學術中堅,從而使廣東美術史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發展到朱萬章,使廣東美術史研究日漸完善、興盛起來。可以說,作者對區域美術史的建設、美術文獻學的建設都作出了篳路藍縷的貢獻。這項工作在該書的最後兩篇文章中可見一斑,分別為順德書畫、東莞書畫的演進與發展。而書中每一個案研究都將成為該領域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成果。作者近年出版的著作有專題、個案,更多的是系統性的敘述,如《居巢居廉研究》、《嶺南近代畫史叢稿》、《廣東繪畫》、《嶺南書法》等。從中可看到,他整理出來的廣東書畫體系已經日漸豐滿,而隨著他研究範圍的日益擴大,我相信他所經營的區域美術史也將得到更深遠的延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