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際的思想與言說

明清之際的思想與言說

《明清之際的思想與言說》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趙園。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趙園 著

出 版 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8-1
版 次:1
頁 數:161
印刷時間:2010-8-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309074659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叢書原為陳平原先生應香港三聯之約編就,並於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體字版,反響頗佳。因為發行等方面的限制,叢書少為大陸讀者所見,實在是一個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聯授權,我社今特推出簡體字版,但願對大陸讀書界是一種補償。
陳平原先生曾為本叢書香港三聯版撰有總序,略述叢書的編選宗旨和出版的因緣際會,無不精妙絕倫,現移用原序中若干雋語,以為簡體版弁言,希望於讀者諸君有所助益。

目錄


說“戾氣”
時間中的遺民現象
談兵
我讀傅山
附錄: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後記(節錄)
《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續編》後記(節錄)
徵引書目
作者簡介
著述年表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說“戾氣”
明代的政治暴虐,已是一個常識性話題,且已獲得某種象喻資格——常常被人因特定情境而提到,如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丁易那本《明代特務政治》,就是當時的諷喻之作。一時的左翼史學家,很少不利用這現成的題材的。我以為,較早而有力地運用了這個象喻的,仍然是魯迅。這是後話。在本文中,我更關心,親歷過那時代的士大夫的反應和反應方式,尤其他們對其所處時代的批判及其所達到的深度,以及他們對其所置身其間的時代氛圍——也即他們本人的生存情境的感覺與描述。明代學術雖以“荒陋”為人詬病,明代士人卻不缺乏對自己時代的批判能力,尤其在明清之交,在經歷了劫難的那一代人,在其中的思想家。那一代士人中的優秀者所顯示的認識能力,為此後相當一段時間的士大夫所不能逾越。
我注意到了王夫之對“戾氣”。對於士的“躁競”、“氣矜”、“氣激”的反覆批評。以“戾氣”概括明代尤其明末的時代氛圍,有它異常的準確性。而“躁競”等等,則是士人處此時代的普遍姿態,又參與構成著時代氛圍。我還注意到同處此時代的著名文人,與如王夫之這樣的大儒的經驗的相通:對上。.文所說“時代氛圍”的感受,以至於救病之方;儘管他們完全可能是經由不向的途徑而在某一點上相遇的。但這絕不像是偶然的邂逅。事實與認識的積累,使得有識之士在不止一個重大問題上默契、暗合。就本文所論的問題而言,我注意到的,就有錢謙益的有關議論。
錢謙益以其文人的敏感,也一再提到了瀰漫著的戾氣。他在《摹刻大藏方冊圓滿疏》中描述他對於世態人心的體察:“劫末之後,怨懟相尋,拈草樹為)-j兵,指骨肉為仇敵,蟲以二口自齧,鳥以兩首相殘……”(《牧齋有學集》卷四一,頁一三九九)他說到普遍的“殺氣”,說“刀途血路”,說毀滅人性的怨毒和仇恨。他另由一時詩文,讀出了那個殘酷時代的時代病:“兵興以來,海內之詩彌盛,要皆角聲多,宮聲寡;陰律多,陽律寡;噍殺恚怒之音多,順成嘽緩之音寡。繁聲人破,君子有餘憂焉。”(《施愚山詩集序》,同上書卷一七,頁七六o)“噍殺”是他常用的字面。以降清者作此詩論(所論且多為遺民詩),你得承認,是需要點勇氣的。由此不也可見錢氏的氣魄?無論開的是何種藥方,錢謙益是明明白白提到了“救世”的。他所欲救的,也正是王夫之顧炎武們認為病勢深重的人性、人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