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杜瓊南湖草堂圖

明杜瓊南湖草堂圖

明杜瓊南湖草堂圖,文物,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紙本,設色,縱119.8厘米,橫55.5厘米。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明代中期的畫壇,沈周崛起。如果追溯沈周的畫學淵源,單以明朝而論,他曾臨摹過王紱的作品。然學王紱的明代山水畫家杜瓊又是沈周父親沈恆、伯父沈貞的老師,所以對沈周繪畫風格的形成必然有直接的影響。這幅《南湖草堂》是杜瓊的代表作之一。

該圖融山水人物為一體進行描繪。構圖採取抬高視點的方法,由近及遠,幽邃清曠,為觀者提供了遊目騁懷的深遠空間。近景繪山石平緩的一角,一草堂別墅依石傍水而築,屋內人物、家具清晰可辨,堂上主人悠然坐在桌前,好似正展卷閱讀“陶詩”、“韓文”。別墅周圍的青松翠柏,俯仰有姿,掩映著深靜別致的院落,給人以環境異常典雅清新之感。山石的勾勒則學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畫法,先以淡墨勾勒,再用濃墨破之,濃淡乾濕,恰到好處,行筆也從容不迫。順著山勢往後錯落而上,又有幾座別墅掩映在叢林中。中景則峰巒疊翠,左側有一瀑布飛流而下,虛實迎讓間見空靈。綜觀全畫,作者以他那“墨花筆彩”表現山巒、茅堂、松影、寂水,營造了不沾塵埃的人間樂土,藉以表現天、地、人的自然融合。畫面和詩文珠聯璧合,交相輝映,較好地體現了文人畫詩畫一體的風格。

藝術特色

圖中林木繁多,表現手法各異。近處的樹幹瘦硬,以雙勾畫出;樹葉則採用夾葉、點葉畫出,樹與樹濃墨破之。用筆有尖筆和禿筆,或乾筆皴擦,或披麻皴,筆勢瀟灑而秀逸,墨色明透而凝重。叢林一帶則打上橫臥的點子葉,也疏密有致,濃淡適宜。加之高崖竣壑的勾勒採用了披麻皴,形成縱橫交錯的變化,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節奏感。在濃重樹葉的對比下,山巒顯得像白玉一樣溫潤透明,給人一種滌盡煩囂、遠離塵世的感覺。

畫面右上方有杜瓊以小楷題寫的一首詩。落款里有“鹿冠道人杜瓊東原”字樣。印有“杜瓊”、“東原”兩方。從款識中得知,此圖為明成化四年,周伯器請杜瓊為他畫的。杜瓊在詩中讚美了周伯器的“南湖草堂”周圍的風景,闡發文人土大夫的理想追求,反映了封建文人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閒雅情趣。

作者簡介

杜瓊(1396-1474),字用嘉,號東原耕者,鹿冠道人,一作鹿冠老人,吳縣 (今江蘇蘇州)人。他讀書通達,旁及翰墨,善詩文,以賣畫為生。能人物,尤擅山水,遠法董源、王蒙,近法王紱,作品多用乾筆皴擦,淡墨烘染,賦色清淡,風格秀拔遒麗。傳世作品《南村別墅十景冊》,藏於上海博物館。著有《東原齋集》、《耕余雜錄》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