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年末,香港淪陷。日軍侵占香港瘋狂搶掠,搜捕滯留在香港的中國文化人士,強令他們合作。香港東江游擊隊接到上級指示,緊急營救躲避在香港、九龍的文化人士,並在香港人民的掩護救助下,全部安全撤離香港。之後通過槍戰、巷戰、炸藥、硝煙、鮮血和犧牲,講述在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日子裡,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為保衛香港與兇殘的日軍抗爭,奉獻出青春和生命的真實故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介紹
方姑 演員周迅 一位瘦弱文雅、脾氣倔強的年輕姑娘,原名孔秀芳,後改名方蘭。香港淪陷前在崇德學校當老師,從文弱教師成長為熱血女英雄。午夜喬裝出沒百姓家門口,分發宣傳單以及人肉護送緊要信件。方姑的親生母親,也因為游擊隊傳送情報,被日軍殺害了。 | |
劉錦進(劉黑仔) 演員彭于晏 名揚港九的傳奇神槍手劉錦進。智勇雙全,文能進講堂,武能上戰場,驍勇善戰的同時還擁有過人“演技”,可以隨時根據環境改變身份,完成一個又一個危險的任務。在接到上級指示後,緊急營救躲避在香港、九龍的文化人士。 | |
李錦榮 演員霍建華 錦榮是個熱愛生活,有知識、有品位的“文藝青年”,他在戰亂之中仍然抱有與愛人方姑相守的浪漫夢想,然而戰爭是殘酷的,他的夢想不得不暫時擱置,投身到歷史的洪流中,與其他的戰友一起保衛香港與兇殘的日軍抗爭。 | |
方母 演員葉德嫻 一個婆婆媽媽的包租婆,為留住茅盾先生繼續租房,送點心去討好茅盾先生。後發現女兒為抗戰做地下工作時,並沒有出於自私的考慮嚴加責備,還很快成了女兒的左膀右臂,最後在護送情報時犧牲。 |
影片段預告絮
·該片中彭于晏除了把膚色再曬黑幾個色號外,為了符合片中人物狀態,也讓特效化妝師幫忙製作假指甲。
·有劇組人員形容霍建華在許鞍華身邊的狀態很像“小學生”,總是很認真地聽導演講戲,事無巨細地嚮導演請教。
·在拍攝現場,周迅粵語與國語自如切換,與許鞍華導演交流完全無障礙,完全沒有初次合作的生澀感。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明月幾時有》將1940年代的香港熱血抗爭史呈現銀幕,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獻禮之作 。而創作之初也是由於各個階層的百姓團結起來,營救一群文人,這樣的精神非常打動許鞍華,因此才起心動念拍攝這部電影,她試著將這個大時代的故事與片中方蘭與母親之間的深情結合起來,著重人性與人物關係的描繪,完成一部與一般歷史或抗戰電影沉重嚴肅的調性不同的作品 。
拍攝過程
為了把這場香港抗戰史上著名的“勝利大營救”還原到大銀幕上,許鞍華導演籌備了兩年的時間,與編劇何冀平實地走訪,查閱了實施行動的東江游擊隊的歷史資料。
2016年2月27日,該片在廣東正式開機。2016年5月18日,《明月幾時有》在香港宣布正式殺青,歷時近三個月的拍攝 。
製作發行
早期宣傳
2017年2月10日,片方曝光了首款預告及概念海報 。2017年5月31日,在北京舉辦“撥雲見月”發布會,導演許鞍華,主演周迅,彭于晏、霍建華、郭濤、春夏悉數出席 。2017年6月7日,片方推出影片宣傳主題曲《曾經守候》MV 。2017年6月,片方發布了一款“聽,他們對你說”特輯,參演人員都對片名表達了各自的感受。在他們看來,這一輪“明月”代表了對光明的渴望,代表了對團圓的期盼,更代表的是那個時代下的人們攜手同心,為了家國命運而付出的共同努力 。22日,片方公布了一組人物形象海報。在海報中,周迅用一種靜態的從容展現她的美。霍建華身處大量檔案中,展現出了他文藝青年的特性,而窗外的日本兵則在提醒著觀眾他的處境非常危險 。28日,《明月幾時有》發布“李錦榮的不安”特輯,揭示這位“紳士特工”在抗戰時期的真實內心獨白 。2017年7月4日,主演霍建華到深圳宣傳該電影,藝人方麗媛現身路演現場助陣 。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 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
上海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 |
一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
獲獎記錄
影片評價
該片用情感去引領觀眾,從細節著手,自然而漸進的將觀眾帶入到故事中。將普通香港市民之間真摯的親情和友情,純潔而又無奈的愛情,都轉換成了炙熱的愛國之情,平凡、心酸卻更顯偉大。對白極簡,隻言片語間卻有千百種情緒縈繞,如方姑以及同志們之間不只一次以“勝利再見”告別。語言簡潔,但情感厚重直擊人心。(21cn娛樂評)
許鞍華導演採用偽紀實的方式來講述影片,並通過布景上與表演上的細節,來描述當時的社會風貌。(鄭州晚報評)
與過往那些紅色主鏇律的抗日戰爭片不同,該部電影沒有過多地出現炮火紛飛和槍林彈雨的戰鬥場面,也沒有過多刻意地去展現抗戰英雄的英勇抗戰精神。而是把更多的筆墨放在戰爭的背景之下,去講述淪陷的香港的市民再見時家人相聚、戀人相擁,體現民間最平凡的生活,以及香港人對戰爭勝利的期望和守護平凡安穩生活的決心。(每日新報評)
影片並沒有花很大的篇幅來展現反抗的熱血和悲壯,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演繹方蘭與母親的日常——母親永遠是在家中等待,方蘭總是行色匆匆,母女間的交集無非是一餐粗茶淡飯,一次短暫的交心與爭執,思念與牽掛。自始至終,都是那種淡淡的味道,就算偶爾為之的槍戰場面也是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呈現,生離死別這樣本該催淚的橋段也極為克制,絕不拖沓地多表達一分。(中國婦女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