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昌鍾

明昌鍾

明昌鍾--始建於金代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6年),高2.3米,口徑1.7米,厚0.13米,重8000公斤,該鐘一直被視為“齊魯第一鍾”,存放於“天下第一湖”美譽的大明湖畔南豐祠鐘樓中。

簡介

明昌鍾始建於金代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6年),高2.3米,口徑1.7米,厚0.13米,重8000公斤,懸掛於6米高台之上。鐘身鑄有八卦圖案,頂有龍形鍾鈕,每年春節人們都會來這裡撞鐘祈福。該鐘一直被視為“齊魯第一鍾”,存放於“天下第一湖”美譽的大明湖畔南豐祠鐘樓中。

8噸重的明昌鍾8噸重的明昌鍾

歷史

新年撞鐘祈福是自古以來濟南當地的民俗,每逢新年來臨,南豐祠明昌鍾都會撞響,以祈福來年的五穀豐登,天下太平。相傳明昌鍾為金代明昌年間鐵鑄古鐘,距今已八百餘年,鍾高二點四米,口徑一點八米,重約八噸。鐘身鑄有八卦圖案,頂有龍形鐘紐。濟南地方史志記載,其原在城內開元寺鐘樓上,後輾轉被棄於城北舊巷中,風雨剝蝕數百年,至今完好無損。後在大明湖新建明昌鍾亭後,遂將其移至亭內,並由徐北文教授撰書楹聯“金鐘鳴處蛙聲靜,璧月升時客夢清”懸掛亭的兩側。

景色

大明湖明昌鍾亭大明湖明昌鍾亭
每當夜幕降臨或晨曦時分,圓潤雄渾的鐘聲響徹雲霄,經曲岸水面迴蕩互激,與周圍蒼煙暮靄、水樹應和而構成一種意境。由近及遠,繞耳不息,使人聽後心明意淨,恍入夢境。與金鐘鳴響相對應的是蛙聲寂靜。大明湖有“蛇不見,蛙不鳴”的傳說,這是一大生態之謎。每逢盛夏,護城河及北園一帶蛙聲聒噪,響成一片,而大明湖內卻無一聲蛙鳴。這一鳴一靜形成鮮明對比,乃大明湖一大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