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金庸筆下的明教,先是被人稱為「魔教」,因為他們長期受到朝廷壓抑,行事不免詭秘,江湖中人對其知之甚少,故視之為「魔」。
北宋徽宗年間,朝廷派兵圍剿明教高手,卻遭受重創。北宋文官黃裳以一己之力殺死明教眾多高手,後將其自創武功寫成《九陰真經》。
因為明教教徒的志向是在行善去惡,拯救世人,堅決對抗朝廷,和一般江湖門派夢寐以求的首先是稱雄江湖、對朝廷主要是不合作的態度不同,他們的志趣、行為自然與一般江湖有異,明教教徒吃素,死時「裸葬」認為人赤條條的來,應該赤條條的去,行為異於常人,故被視之為「魔」;
又因他們久受壓抑,行事不免乖張,氣氛不免神秘,與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殺孽、多有得罪,故被視之為「魔」;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壞人從中挑唆、破壞;再加上教內高手如雲,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妒(如峨眉滅絕師太便有此嫌疑)等等;他們的名聲便完全被江湖中人傳壞了。
所以,明教隨即遭到了江湖六大「名門正派」——少林寺、武當、峨眉、華山、崑崙、崆峒的圍攻。
到這時,明教總壇光明頂高手盡皆遭成昆暗算負傷,無力抵抗,面臨毀滅之時,人們才逐漸開始認識到明教的真面目。
金庸在這裡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寫:
當此之際,明教和天鷹教教眾俱知今日大數已盡,眾教徒一齊掙扎爬起,除了身受重傷無法動彈者之外,各人盤膝而坐,雙手十指張開,舉在胸前,作火焰飛騰之狀,跟著楊逍念誦明教的經文:「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 何歡 ,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明教自楊逍、韋一笑、說不得諸人以下,天鷹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廚工仗役,個個神態莊嚴,絲毫不以身死教滅為懼。
空智大師合十道:「善哉!善哉!」俞蓮舟心道:「這幾句經文,想是他魔教教眾每當身死之前所誦的了。他們不念自己身死,卻在憐憫眾人多憂多患,那實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當年創設明教之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傳到後世,反而變成了為非作歹的淵藪。」
這樣,金庸筆下的明教,既有明顯的魔性,行為、信仰都與中原武林各大門派的華夏中心傳統意識大為不同,在各派的圍剿中不免出手狠辣,行事乖張詭秘,多造殺孽;同時他們也有明顯的合理性,比如對理想世界光明前景的追求,抗元的堅決性,自身求生存、求發展的權利等。或者說,所謂「魔性」,只是因為個別喪心病狂、處心積慮的人,才引起一場江湖武林中的浩劫。
在許多武俠小說里,這種「魔性」在 魔教里似乎代代相傳,這其實也是片面的看法,張無忌作了明教教主,仍是性情中人;光明左、右使楊逍、范遙,豈不正意味著自由、逍遙?「魔」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含義和傾向,這形成了歷史與小說相結合的神秘教派的複雜性。
順便再說到金庸所寫明教的組織機構,也深受秘密教派的啟發。總教中神的象徵是一位聖處女,中土明教教首為教主,他必須學會獨門心法「乾坤大挪移」,也只有他才可以學這套武功。
協助教主的是「光明左使」楊逍、「光明右使」范遙,再往下是四大護教法王「紫白金青」:「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再下有「五散人」。
總壇的武裝為五行旗使率領的五行旗,各地有分壇。像這種組織形式,便跟八卦教等武場秘密教派很相似。
最後,我們說完了秘密教派的風雨歷程,無論是文場或武場教門,還是明教一類的形式,宋代以來,秘密教派在中國農民中很有市場,尤其是在北方。
固定於一處的,形成了強大的地方勢力;散布各地的,形成了相互呼應縱橫天下的格局。是江湖上的“立強於世”者。
還有另一種說法: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秘密教派大多數被朝廷列為「邪教」;在老老實實的順民心中,則是極其神秘的「魔教」;在所謂“名門正派”的眼裡,他們是“外道”,因為他們要宣揚現在世界的苦難,要拯救眾生,不免以武犯禁,不免人在江湖,於是有血火刀光,「走不盡天涯路,在風雲之中你追我逐」;他們也曾有一番轟烈的抱負,於是「每個人也自稱英雄」。
蒼茫大地,演出著一幕幕驚心動魄、而身不由己的江湖曲。
因為他們信念至深,走一步無怨無悔,死死生生,人在江湖,也曾瀟灑自如。因為他們信念至深,憑一種是非黑白,刀光劍影,人在江湖,也曾俠義乾雲。魔耶?神耶?
在元末時期,武林六大門派圍攻明教聖壇駐地——光明頂,意圖一舉殲滅明教,但在張無忌的幫助下解除明教危機,並成為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後來張無忌聯合中原武林各派推翻元朝後隱居大漠,將教主之位傳位於楊逍。小說中認為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此教,明朝國號即源於此秘事。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加強專制,取締明教。
明教教主
方臘
宋朝時方臘在浙東起事、震動天下,雖然最終殉難身死,卻終是轟轟烈烈的幹了一番事業。
鍾教主
明教歷代眾位教主之中,【第八代鍾教主武功最高,據說能將「乾坤大挪移」神功練到第五層】,但便在練成的當天,走火入魔身亡。
石教主
三十一代教主,事跡不詳,在位期間被丐幫奪去明教聖物聖火令。
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紹定年間有餘五婆教主在衢州起事,理宗紹定年間有張三槍教主在江西、廣東一帶起事。只因明教教素來和朝廷官府作對,朝廷官府便說明教是“魔教”,嚴加禁止,明教在官府的逼迫之下為求生存,作事不免隱秘詭怪,以避官府的耳目。 正大門派和明教積怨成仇,更是勢如水火。明教這么大的一個教,教眾之中也不免偶有不自檢點、為非作歹之徒,仗著武功了得,濫殺無辜者有之,奸淫擄掠者有之,所以明教的聲譽便如江河之日下。自從大宋亡於蒙古韃子之手後,明教更成了朝廷之死敵,明教更把驅除胡虜為已任,只可惜自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陽頂天教主不明死因而亡後,明教群龍無守,教中諸高手為爭教主之位,鬧得自相殘殺,四分五裂,終於有的洗手歸隱,有的另立門派,自任教主,教規一墮之後,與名門正派結的怨更深,之後才有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之事。現在在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張無忌教主的帶領之下,由於對各大有恩,與正派人等盡前嫌,成為一個正派的教。而本教寫的正是以張無忌為線索的,直接回到光明頂被六大門派圍攻時的情形。 <一>由摩尼教發展而成之秘密宗教組織。尊張角為教主,敬摩尼為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強調團結互助,稱天下一家。認為世上光明力量終必戰勝黑暗力量。於五代、宋、元之世,農民起義常利用為組織之掩護,兩宋時流行於淮南、兩浙、福建等地。著名者有方臘起義、王念經起義
陽頂天
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 武功極高,「乾坤大挪移」練至第四層;陽教主時明教好生興旺。
但因娶了「混元霹靂手」成昆青梅竹馬的師妹而被成昆所恨,多次挑撥名門正派對付明教,並以殘忍手法激怒謝遜。《倚天屠龍記》中大半恩怨均源於此。
因發現自己妻子與她師兄成昆有染,而在修煉「乾坤大挪移」走火入魔而死,死於明教光明頂秘道之中。
陽頂天死後明教因爭奪教主之位陷於四分五裂,「六大派」圍剿「光明頂」、成昆從密道直入明教總壇,明教幾乎毀於一旦。
武功:「乾坤大挪移」(第四層),「大九天手」
張無忌
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第二至第四卷的男主角,武當張翠山與明教殷素素之子,義父謝遜,出生起四人在「冰火島」過著原始生活。十歲隨父母回到中原,中玄冥寒毒,張三豐攜他尋訪明醫,醫仙胡青牛也無法根治,長年忍受寒毒煎熬。幼時義送楊不悔千里尋父,墜落崑崙仙境,習得「九陽神功」,又於光明頂秘道里修練「乾坤大挪移」,解救六大派圍攻明教之危,即被擁護當上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統一明教,接著救六大派,以武和德服人。弱冠時被推舉為天下反元群雄的最高統帥,集合中原勢力抗元。年方廿一歲,因手下朱元璋謀反,張無忌攜趙敏歸隱。
外型:英俊少年,濃眉俊目,肌肉結實,高大挺拔,體魄壯健,長身玉立。
性格:寬厚,溫柔,仁慈,樸實,反璞歸真,領導能力強,識辨能力強,重義氣,明大義
武功:張翠山和殷素素還有謝遜教他的,名字不明。武當長拳、九陽真經、武當梯雲縱、聖火令神功、乾坤大挪移、少林龍爪手、崆峒七傷拳、太極拳、太極劍法,崑崙入門劍法等,而且學會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之後其他功夫觸類旁通,拿過來就能用;而且還精通醫術和毒術,《胡青牛醫經》,《王難姑毒經》
所有秘笈:九陽真經、降龍十八掌、武穆遺書(兵法)
所有武器:屠龍刀、明教聖火令
光明左右使者
楊逍
明教教主手下左右光明使者之一的光明左使。冷峻孤傲,文武全才,武藝超群,機智多謀,少年時與峨嵋孤鴻子比武,奪其倚天劍,擲地而去,孤鴻子由此被氣死,楊逍也因此與峨嵋結仇。
明教前教主陽頂天失蹤後,留守光明頂總壇,並和教中其他高手、五行旗等為立新教主事鬧僵。與峨嵋女弟子紀曉芙有一段情緣,一生不娶,撫養女兒楊不悔長大,從桀驁浪子轉變為慈父。
張無忌任教主後,他悉心輔助,獻計得力。張無忌退隱前,留書傳教主之位於他。曾獲陽頂天傳他乾坤大挪移二層。
武功:乾坤大挪移,彈指神通等
手下:天、地、風、雷四門
范遙
在明教中擔任光明右使,少年時曾痴戀紫衫龍王黛綺絲不得。行事上,范遙比楊逍佻皮邪氣,是一號為明教能不要命的硬漢,忠肝義膽。明教教主陽頂天失蹤後,他甘心自毀俊顏,潛入汝陽王府。扮作啞巴,易名苦頭陀。范遙自負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武功正邪兼修,淵博無比,劍法神奇。萬安寺一役,功不可沒。曾出言諷刺滅絕師太,把師太激怒。
武功:正邪兼修,淵博無比,劍法神奇
四大護教法王
紫衫龍王黛綺絲
明教四大法王之首“紫衫龍王”,水性功夫高明。同時是武林第一美人,所到之處滿堂生輝,看者無不驚艷,震動於她的美色。武林中愛慕者無數,因恪守波斯明教聖女規條,對任何男子都冷若冰霜,絲毫不假辭色。卻愛上明教教主陽頂天的敵人韓千葉,不惜犯下教規,為愛人叛離明教,誕下女兒小昭。夫婦易容化名為“金花銀葉”,丈夫“銀葉先生”,丈夫去世後,黛綺絲也易容為“金花婆婆”的身份行走江湖。最終被總教揭穿身份,偕同小昭回波斯明教。
白眉鷹王殷天正
白眉鷹王,是明教護教法王之一,也是四大法王中最年長的一位。有一子殷野王和一女殷素素。精擅鷹爪擒拿手,其鋒銳處可隨意拗斷鐵棍,若中人骨骼,則可斷骨。明教四大法王按紫白金青排列,所以殷天正在四大法王中位列第二,所以金毛獅王謝遜和青翼蝠王韋一笑叫他殷二哥,而紫衫龍王黛綺絲雖然位列四大法王之首,但因為年紀最小,也稱其為殷二哥。
下屬勢力:天微、紫微、天市三堂,神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五壇
金毛獅王謝遜
明教法王,也是金庸筆下最威猛的人物。謝遜滿頭金髮,魁偉雄奇,文韜武略,性烈如火,全家被師父成昆所殺,不惜濫殺無辜引出成昆。曾殺少林空見神僧,終生愧疚。以獅子吼震敗王盤山群雄,搶奪屠龍刀,與張翠山、殷素素流落冰火島,期間狂性大發,雙目被殷素素所毀。義子無忌出生後,重拾人性,把畢生武功絕學秘訣教予他。廿年後被紫衫龍王接出,和義子重遇,後又被囚於少林寺中。張無忌率明教硬闖少林寺,謝遜大敗成昆後,歸於佛門。金庸在倚天后記表示謝遜和張無忌間的父子摯愛、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等,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比男女情更是小說的重點。
青翼蝠王韋一笑
韋一笑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排行第四,以輕功聞名。作者金庸曾明言,韋一笑是他筆下輕功第一高手,他綽號「青翼蝠王」,就是稱讚他「草上飛」的輕功神速,而「蝠」字則是針對他吸血的惡習。因他在修練至陰至寒的「寒冰綿掌」時出差錯,經脈中鬱積了至寒陰毒,一用內力寒毒就會發作,要吸人血免去全身血脈凝結成冰。但為人是非分明,寧可寒毒發作,也不肯吸白眉鷹王孫女殷離的血。韋一笑的輕功身法在金庸小說中可謂無人能比,這種卓絕的功力根本不是用功能練得出,實是天賦異稟。 最後因為得到張無忌「九陽神功」的醫療,最終去了寒毒,擺脫吸人血的命運。
明教五散人
彭和尚彭瑩玉
彭瑩玉,明教五散人之一。被峨眉派丁敏君刺瞎一隻眼睛,和說不得兩人曾立志驅除韃虜。
鐵冠道人張中
張中,臨川人。因愛戴鐵冠而人稱鐵冠道人。曾替朱元璋與徐達作預言,皆應驗。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時,曾獻計與朱元璋。
布袋和尚說不得
說不得輕功很不錯,性格愛說笑,與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青翼蝠王”韋一笑是好朋友。擅長用布袋出其不意地裝敵人進去,曾以此技擒住不少高手,包括張無忌,但任何利器均刺不穿的“乾坤一氣袋”被張無忌以“九陽神功”衝破了。
冷麵先生冷謙
冷謙,人稱冷臉先生,為五散人中武功最高,性格冷靜,從來不說半句廢話。為人正真忠實,也不愛處理大事。
周顛
周顛,是和尚又是道士,“明無名字,人以為顛,遂名”,歷史上確有此人。他武功高強,卻瘋瘋傻傻,又直爽豪邁。
明教天地風雷四門
天、地、風、雷四門所屬光明左使楊逍:
天字門
所屬是中原男子教眾;
地字門
所屬是女子教眾;
風字門
是釋家道家等出家人;
雷字門
則是西域番邦人氏的教眾。
明教五行旗
銳金旗
銳金旗掌旗使:莊錚。
副掌旗使:吳勁草。
銳金旗教眾每人一套弓箭、一桿標槍、一把飛斧,百發百中。
巨木旗
巨木旗掌旗使:聞蒼松。
巨木旗擅使巨木,每十人抬一根巨木,每根巨木有千斤之重,木上裝有鐵鉤,每人挽住一根鐵鉤,將巨木拋出將敵軍砸死。
洪水旗
洪水旗掌旗使:唐洋。
洪水旗的武器是噴水器,水裡有劇毒,沾上皮膚即潰爛不止。應該是強酸之類的。
烈火旗
烈火旗掌旗使:辛然。
烈火旗使用噴射器噴射石油,然後再用硫磺火彈點燃石油。雖不及現在的噴火器,但當時也是高科技。
厚土旗
厚土旗掌旗使:顏垣。
厚土旗想當於現在的工兵部隊,擅長挖地道,搞奇襲。掌旗使顏垣更是擅長土木工程。
聖物聖火令
為白金玄鐵和金剛砂混和鑄成,質地堅硬無比,共六枚,長短大小各不相同,似透明,非透明,令中隱隱有火焰飛騰,顏色變幻。上面刻有山中老人所創魔功,波斯三使憑藉此功一度將張無忌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三十一代教主石教主之時偶然遺失,後被波斯總教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