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關中大地震

明嘉靖關中大地震

明嘉靖關中大地震是發生於中國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的大地震。現代科學家根據歷史的記錄,推斷當時的地震強度為地震矩8至8.3,烈度為11度。這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陝西華縣,禍延97個縣,包括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河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及安徽十個省亦受到影響。餘震在半年內每個月都有三至五次。

基本信息

《明史》記載:“(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當時,“震風解瓦,飛沙鎮壓,伍尺之童,無不驚駭”由於地震於午夜(子時)發生,多數人還在熟睡之中,所以導致83萬人死亡,死亡人數與黃河泛濫造成的傷亡相若,方圓二千里(800公里)的人口有六成死亡。當時退休的前南京兵部尚書韓邦奇,南京光祿寺卿馬理、郎中薛祖學、員外賀承光、主事王尚禮、進士白大用、御史楊九澤,以及南京國子監祭酒王維楨同日遇難,其餘不知名死者,更不可勝數。據報是因為大多數死者都是居住在陝西黃土高原一些建在崖邊的窯洞裡,而當地震發生時,他們被坍塌的窯洞壓死。不過,西方歷史學家對這個數字抱懷疑態度。
唐錫仁引順治《鄧州志》,指當夜河南鄧縣、內鄉“分聞風雨聲自西北來,鳥獸皆鳴,已而地震轟如雷。”隆慶年編的《華州志》記載:“十二日晡時(即申時,指下午3點至5點之間),覺地旋運,因而頭暈,天昏慘,及夜半月益無光,地仄立,苑樹如數撲地,忽西南如萬車驚突,又如雷自地出,民驚潰,起者、臥者皆失措,而垣屋無聲皆倒塌矣。”秦可大回憶:“是夜,予自夢中搖撼驚醒,身反覆不能貼褥,聞近榻器具,若人推墜,屋瓦暴響,有萬馬奔騰之狀,初疑妖祟,俄頃間頭所觸牆劃然倒矣,始悟之,此地震也。”“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
《碧霞無群聖母行宮記·地震記》記載:“平陽府夏縣,四門陷塌,井水沸溢,官民房屋傾頹,壓死男婦數多。城內土長約高丈余,平地出水。安邑縣衙門盡塌,民房約倒八分,壓死人口萬餘,頭畜無其數;城西半里崩出水泉十數余眼。榮河縣地裂成溝,泉水如河。莆州兩王宗室、城牆、官民房屋盡行倒塌,又兼數處火起”。
地震出現了黃河清可見底的現象,史載,“(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地震自西北起於東南,有聲若雷,地裂釁寬丈余,涌波泛濫,望似海洋,晝夜方息。房垣盡塌,人死中半,此大穸也。至十七日,黃河澄清三日,人視其底”
地震造成水位下降。邱仲麟引明代《露書》作者姚旅親身經歷,記到關中在地震後所出現的地下水位下降及地溫現象:
“關中王孫長房招予游(長安)曲江,不羈宗族,謂曲江昔時掘地三尺即及泉,自嘉靖末年地震後,十尺始及泉;昔時冬無青草,地震後,冬且原原芊芊,不殊春日。驗之,信然,蓋地氣漸暖耳。”
而另一方面,他再引賀明靜關於這次地震的研究,談及關中地震後水位下降,僅言及渭南縣在地震後,“水泉半堙,而桔皋以廢”;亦及華縣鳳谷寺石泉涸廢,泉中養魚為此中斷。
地震亦造成建築物毀壞。小雁塔本來樓高15層,地震後塔頂被震毀,只餘下13層。位於乾縣的唐高宗乾陵陵園也被完全毀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