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學家徐光啟逝世

徐光啟,上海人,是自李時珍後的明代又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生於嘉靖41年即公元1562年,父親是個小商人,家裡有一點土地,但日子過得並不寬裕,所以徐光啟從小就從事農業生產勞動,這對他後來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徐光啟,上海人,是自李時珍後的明代又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生於嘉靖41年即公元1562年,父親是個小商人,家裡有一點土地,但日子過得並不寬裕,所以徐光啟從小就從事農業生產勞動,這對他後來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徐光啟在20歲左右的時候進了縣學,成了生員,35歲時回鄉參加了本省的鄉試,一舉奪得了鄉試的第一名,中了解元,42歲時又到北京參加中央一級的考試,中了進士,後來在翰林院作了個小官。當時由於朝廷的腐敗,徐光啟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在總共只有7年的天啟年間,他在朝三進三出,雖說做到了禮部右侍郎的官位,但是權奸當道,他一事無成,最後落職回家。這倒使他有了比較充裕的時間,能夠更加專心致志地從事科學研究事業。
從萬曆到天啟之際,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在北京居住。這期間,徐光啟和他來往密切,兩人一起研究數學、天文、曆法以及地理、水利等學問,兩人合作共同翻譯了不少科學方面的著作,其中有《幾何原本》、《秦西法》、《測量法義》等等。徐光啟從而成了我國介紹西方科學成就的先驅者。1629年,崇禎皇帝繼位後,委派徐光啟負責重修曆法的工作,僅用了4年時間,就編成了《崇禎曆法》。這部書共130多卷,雖是集體寫成的,但徐光啟作為主編,從思想方法到編輯體例等都是由他規劃決定的,而且全書大部分也由他修改審定。這部書是中國曆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徐光啟以淵博的中西天文學知識,取長補短,互相參校,突破了我國傳統的範圍,使曆法的科學性達到了新的高度,向近代天文學和數學邁出了可貴的一步。
徐光啟一生著述很多,除翻譯以外,他還有很多自己關於自然科學的學術著作,如《測量異同》、《勾股義》等。不過他用心盡力的還是對祖國傳統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總結。他先後花費了幾十年的工夫,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寫出了一部被後人稱為農業百科全書的科技著作——《農政全書》。這部書約70萬字,分作60卷,12大類。此書較之其它農書,最突出的特色是“農政”,也是此書之所以命名為《農政全書》的原因。這部書從墾田、種植、農事、水利、農器製造、樹藝、牧養,一直講到除蟲、荒政,是一部真正的農業方面的百科全書。
《農政全書》大量吸收了我國歷代農學著作資料,同時又有徐光啟自己的著述。對歷史資料不只是輯錄,每篇後面都有他自己的見解、評論或實際驗證。徐光啟自己新增加的部分,都是他長期觀察研究和親身試驗後撰寫的,書中那些專題論述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他在數學、天文、曆法、生物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我國科學史上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1633年12月8日,徐光啟在北京的寓所里病逝,終年7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