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軍鴿

昆明軍鴿

昆明關上軍鴿隊是由我國著名養鴿家,號稱"鴿子大王"的陳文廣一手創建的.早在二戰時期,由美國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空軍飛虎隊在雲南滇緬邊界參加抗日作戰時,由於戰爭的需要他們就從美國空軍把大批經過篩選的優秀軍鴿帶到了雲南作為當時的通信工具。這些美國鴿子來到雲南後,在他們開闢駝峰航線上,在滇緬邊境抗日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在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截至目前,軍鴿隊已為部隊輸送軍鴿5萬多隻,為邊海防部隊培訓軍鴿員1100多人。

基本信息

昆明軍鴿隊

二戰結束後,飛虎隊從昆明撤離時就把大部分鴿子留在了昆明.就在這時,從小就喜歡鴿子的陳文廣就把這些美國空軍留下的軍鴿收集起來自己養著,因為當時陳文廣家離飛虎隊空軍基地很近,所以他就有機會收集這些被飛虎對遺棄的美軍軍鴿.

到了1950年陳文廣先生聽說我軍要在昆明組建一個軍鴿部隊,他聽到這訊息後就主動多次寫信和部隊聯繫,都被拒決,三年後貿然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信,總理特許陳文廣的軍鴿參軍,陳文廣也和他養的二戰時期的軍鴿一起到了部隊參軍.陳文廣

到了部隊後,苦心鑽研養鴿技術,在多年的努力下他培育出了大批適應惡劣條件下通信的軍鴿品系,他們當時培養訓練軍鴿主要是配發給雲南的邊防部隊使用,這樣一來我軍就開始把軍鴿廣泛的用於通信較困難的地方,由此也使中國的軍鴿部隊由一支發展七大軍區的十一支軍鴿部隊.

屢立奇功

雲南紅土高原上,至今保留著我軍唯一的一支軍鴿隊。

初秋的雲貴高原,邊防某部舉行的軍事演習激戰正酣。山谷里,一支部隊被圍堵,在強大的電子干擾下,通信信號中斷了,眼看就要被對方全殲,情況十分危急。突然,一隻黑褐色軍鴿拍打著翅膀,悄然衝出山谷,直奔指揮部。

很快,戰場形勢峰迴路轉,一支援兵仿佛從天而降,兩支部隊迅速形成合力直逼對方……這隻帶來轉機的軍鴿,正是出自中國軍鴿隊。

據介紹,軍鴿有許多現代通信技術無法代替的作用,它不受氣候、地形、電波、雷達干擾,具有驚人的飛翔耐力和歸巢毅力,特別適合在通信保障相對困難的邊防巡邏執勤中使用。

而且,軍鴿隱蔽性強,雷達探測不到,飛行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170多公里,還可以載重35克,運載一個4G的存儲晶片毫不費力。

軍鴿隊

說起我軍軍鴿隊的淵源,與美國的“飛虎隊”有關。

早在20世紀40年代,陳納德的“飛虎隊”來到中國參與抗戰,因為作戰需要,帶來了美軍的軍鴿,這是一些經過篩選、品種非常優秀的軍鴿。當美軍撤離時,這些軍鴿被遺棄下來,大約有200隻,恰巧被住在“飛虎隊”附近的鴿迷陳文廣收養。

解放後,中國開始組建自己的軍鴿部隊。1950年,當時11大軍區相繼組建了軍鴿部隊,昆明軍鴿隊是其中之一。陳文廣便寫信,請求帶著“飛虎隊”遺棄的軍鴿參軍,沒想到,他的請求居然得到批准,從此,他成了帶鴿參軍的特殊士兵。

20世紀60年代,鴿子突然被列為禁養動物,接著,各軍區軍鴿隊的編制相繼被撤銷。關鍵時刻,時任昆明軍區司令員的秦基偉起了作用,秦基偉曾任志願軍15軍軍長,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捕到過美軍的軍鴿,他深知軍鴿的重要性。後來,在昆明軍區的努力下,軍鴿隊保留了下來,成了全軍僅存的軍鴿隊。

昆明軍鴿隊之所以能留下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是在20世紀70年代,軍鴿隊曾經奉命參加過一項絕密任務。當時,中國正準備試爆一顆氫彈,要派50隻鴿子去新疆的羅布泊做一次生死穿越,看它們是否能夠穿越核爆炸的污染地帶。

氫彈爆炸產生的核聚變反應足以摧毀周圍的一切。它產生的高溫、強光能使幾千米外的人眼暫時失明;產生的強烈輻射甚至能穿透10厘米厚的鋼板。而當時,軍鴿要從離爆心50千米的距離起飛,穿越蘑菇雲,飛到另一端距爆心50千米的鴿巢。因此,每一個人都為這次試驗捏了一把汗。

半小時後,鴿子回來了45隻,就差5隻。但是每個人心裡還是不好受,不僅為丟了軍鴿,也說明鴿子並沒有完全完成任務。然而,就在他們做完實驗回到昆明後,這5隻鴿子居然從羅布泊飛回了昆明。

軍鴿曾被禁養

時間到了20世紀60年代,就在昆明軍鴿隊不斷取得成績的時候,鴿子突然被列為禁養動物,軍鴿也不列外,緊接著各軍區的軍鴿部隊也相繼被撤消,昆明軍鴿隊還能夠保留下來嗎?在這關鍵時刻,時任昆明軍區司令員的秦基偉極力保留昆明軍鴿隊,因為秦基偉在抗美援朝時,在朝鮮戰場上就親自抓到過帶有情報的美軍軍鴿,所以他知道軍鴿的重要性,周總理也特批別的軍鴿可以撤,昆明軍鴿不許撤。後來在昆明軍區的努力下昆明軍鴿隊被保留下來了.也就成為全軍唯一的一支軍鴿隊部隊,他隸屬於成都軍區通信兵部管理.從此昆明軍鴿隊的保留也等於保留了軍鴿的優秀品種,藉助這些優秀種鴿,如今昆明軍鴿隊已經繁育和訓練出了許多優秀的軍鴿品系,這些鴿子算得上是軍鴿隊的一批巨大財富.後來軍鴿也參加過地方比賽.都取得了許多優異的成績.信鴿比賽短則幾百公里,多則幾千公里,是一場空中的馬拉松比賽.曾經從上海至開明的一次比賽中,空距為2150公里,軍鴿取得了金牌,這項紀錄至今仍沒被國內信鴿界所打破.

不怕鷹

軍鴿未受訓練時和普通信鴿並無兩樣。據說,300隻普通信鴿裡面,只有100隻能夠經過特殊訓練成為藍天“通信兵”。

邊防高原地區鷹多,馴養員必須加強鴿子對老鷹的對抗訓練。鷹俯衝的速度快,但它翅膀狹窄,盤鏇上升速度慢。因而,訓練時,馴養員會反覆傳送強制信號,讓鴿群不間斷地上升,並把鴿群拉到鷹多的地方,訓練如何擺脫鷹的追擊。久而久之,鴿子遇到鷹就形成條件反射奮力高飛。

後來,馴養員們經過複雜的多代育種、選擇和訓練,把軍鴿的這種“後天獲得性”變成比較穩定的生物學特性,培養出不怕鷹的軍鴿——“森林黑”。

邊防部隊點多、線長、面廣,軍鴿要適應邊防需要,還必須有穿越高山密林、大漠戈壁和不分天候時段執行特殊任務的能力。為此,軍鴿隊經過雜交培育,開發出來了新一代軍鴿“高原雨點”。目前,每次晨練,鴿群都要完成數百公里的競翔;而在夜間訓練,則在50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放飛,以鍛鍊軍鴿的夜航能力。

軍鴿隊還把軍鴿的套用範圍從邊防向海防拓展。20多年前,太平洋上的中國遠航艦隊水兵收留了兩隻腳環上印著“台北”字樣的受傷信鴿,官兵們為它們取名為“回回” 、“歸歸” ,並把它們展轉送到了中國軍鴿隊。

軍鴿教練員陳文廣經過仔細觀查和研究發現,台鴿之所以能飛越大洋,是因為它們具有適應海上遠翔的“向洋性” ,而雲貴高原信鴿則具有“向山性”。於是,陳文廣將這兩種良種鴿子進行了雜交繁殖,成功培育出了結合兩種特性的一代名鴿——“應驗鴿系” ,並在當年的全國信鴿大賽中一舉奪冠。

實驗

如今通信進入了現代化,保留軍鴿隊還有多大的作用和意義呢?據說昆明軍鴿隊能保留下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是在20世紀70年代,昆明軍鴿對的軍鴿曾經參加過一次絕密任務,後來陳文廣才知道當時中國正準備在新疆的羅布泊試暴一顆氫彈,所以總參通信部要派50隻鴿子到羅布泊參加氫彈試驗,做一次生死穿越,看這50支鴿子是否能夠穿越核爆形成的污染地帶.

氫彈爆炸,這個能量巨大的核聚變反應足以摧毀周圍的一切,它會產生幾千度的高溫,產生的強輻射甚至能夠穿透10 厘米厚的鋼板.其實,世界各國在進行核試驗的時候都要做許多綜合試驗,都要進行各種動植物的抗強熱,強光,強輻射的試驗.這次試驗其實也是要檢驗也不列外,所以昆明軍鴿就成了總部首長和科研單位選擇對象.

試驗是這樣的,當氫彈引爆蘑菇雲升起的一瞬間,鴿子是要從離爆心50公里的一頭經過爆心飛到另外一頭離爆心50公里的鴿巢( 鴿子放飛地-----50公里-----爆心 ------50公里-----鴿巢).蘑菇雲升起後的半小時45隻鴿子穿越了核爆心順利的回到了鴿巢,然而還有5隻鴿子就沒回來.那么還有沒回來的5隻鴿子,他們是失蹤了呢?還是死了呢?這使參加試驗的陳文廣思想背上了包袱,他想:有5隻鴿子還沒回來,就說明他沒有圓滿的完成這次試驗任務.所以陳文廣先生和戰友只好帶著他的那45隻軍鴿回到昆明,然而就在他們回昆明後不久,沒回來的那5隻鴿子相繼回到了昆明,這5支鴿子從新疆的羅布泊回到昆明要飛越塔克拉馬乾沙漠、崑崙山、青藏高原、祁連山等地區,空距是2750公里,這樣距離在現在來說也算得上是個超遠程距離了,這樣一個超遠程的紀錄也是昆明軍鴿隊參加試驗的這些鴿子所創造的,該紀律到現在也沒被打破。

50隻軍鴿順利的完成任務,成功的穿越了蘑菇雲,飛越了核爆區,能成功的活了下來至今還是個迷,也許這些就是中國至今還保留昆明軍鴿隊的原因所在吧。

食有標準

軍鴿隊今日的駐地,是二戰中原美國空軍支援人員組成的支援中國抗戰的陳納德“飛虎隊”舊址。目前,軍鴿隊只有兩名幹部、三名戰士。

軍鴿的一伙食標準有具體的規定,夏季在一伙食里添加綠豆給軍鴿消暑;軍鴿換毛時,在一伙食里加含油脂的芝麻、花生等。每天晚上睡覺前,還要去鴿子宿舍“點名” ,檢查有沒有夜不歸營的鴿子……

每隻軍鴿的服役期只有6到8年,官兵們便在賽鴿樓背面騰出4間鴿舍,專門作為退役軍鴿的“干休 所”。現在“干休所”里還住著150多隻“老戰士” ,它們中很多立過功,繁殖過優秀鴿種。

截至目前,軍鴿隊已為部隊輸送軍鴿5萬多隻,為邊海防部隊培訓軍鴿員1100多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