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簡介
旺蒼杜仲 |
杜仲的乾燥樹皮,常用川產道地中藥材。又稱思仙、思仲、絲棉皮、扯絲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性溫,味甘、微辛,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血壓等功效。主產於巴中、達川、綿陽、青川、平武、溫江、彭州、都江堰等地。栽培或野生於山地林中,春、夏兩季剝取種植近10年的樹皮。皮厚,塊大,去淨粗皮,面絲多,內表面色暗紫為佳。主要藥用成分為杜仲膠。
發展情況
生產種植
旺蒼縣是川北革命老區,山地面積占了全縣的99.96%,地理條件決定了旺蒼是以林業為主的山區縣。旺蒼杜仲人工栽培歷史悠久,為該縣傳統的重要出口藥材。2008全縣有杜仲3006.6萬株,分布在三十五個鄉(鎮),有九個鄉(鎮)在百萬株以上,集中成片的區域有英萃片區(包括英萃、正源、鼓城、檬子),有杜仲1259.1萬株,占全縣41.9%,五權片區(包括五權、水磨、大河)有杜仲373.6萬株,占全縣12.4%,木門片區(包括木門、九龍、化龍、龍建)有杜仲389.2萬株,占全縣12.9%,杜仲最多的鄉鎮有英萃600萬株、正源397萬株。全縣涉及杜仲大戶5114戶。其中10000株以上有286戶,占5.6%;5000-10000株的有1013戶,占19.8%,1001-5000株的有3815戶,占74.6%。全縣出現了檬子鄉張尚凱、化龍鄉劉枝坤等杜仲大戶,每戶均在五萬株以上。根據單株生物量測算,全縣乾皮貯量為36630噸,枝皮24930噸,葉86670噸,每年產籽10噸。成片造林2085.6萬株,占全縣總株數的69.4%,“四旁”載植達921萬株,占全縣總株數的30.6%。
經營管理
秦巴山區的旺蒼資源豐富、品質高,素有“林蔭藥鄉”之美稱。1984年四川省中藥材生產規劃會把旺蒼列為杜仲生產基地縣。1988年四川省科委把旺蒼建設10萬畝杜仲商品生產基地,列為“星火計畫”項目,1996年四川省科委把旺蒼列為天然藥材杜仲產業化示範工程,2000年國家林業局把旺蒼縣命名為中國特優經濟林杜仲之鄉。[3]1998年,該縣被列為中國第二批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杜仲示範區,也是中國惟一一個杜仲栽培的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為此,旺蒼縣制定了《旺蒼杜仲》、《旺蒼杜仲優質豐產技術》、《旺蒼杜仲剝皮再生技術》等地方標準,編寫印製了《杜仲全年管理技術工作歷》、《杜仲林間管理技術》等技術資料,舉辦各種培訓20餘期,培訓人員1000餘人,召開技術現場會20次,農民受培訓面達85%以上。按照示範區項目的要求,示範區全面實施了“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建立了育苗、建園、栽植、施肥澆水、整形修剪、採摘、加工等環節的一系列控制措施。2000年,示範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同年,國家林業局命名旺蒼縣為“杜仲之鄉”。到2006年,產值過億元;開發出杜仲酒、杜仲茶、杜仲葉粉等多種產品,不斷銷往中國各地,杜仲茶還遠銷日本等國。
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旺蒼杜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9月3日起對旺蒼杜仲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公告2007年第128號)。保護範圍:旺蒼杜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四川省旺蒼縣人民政府《關於建議旺蒼杜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劃定範圍的函》(旺府函〔2006〕42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四川省旺蒼縣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海拔500至1300米,土壤疏鬆肥沃,土壤pH值5.0至7.0,土層厚度在40cm以上。
(二)栽培管理。
1、育苗技術:採用種子實生繁殖育苗。
2、苗木栽植:春栽和秋栽,可林藥間作,每公頃栽植數不宜大於1500株。
3、施肥:每公頃有機肥不少於5000kg。
4、樹體管理:採用中央領導乾疏散分層形。
(三)採收加工。
1、採收時間:每年5至6月份,選擇15年以上樹齡生長勢強的杜仲樹,採用環狀剝皮再生技術,剝皮周期4年。
2、加工程式:采剝→層層壓緊堆放→壓平(發汗)→曬乾→剝去外皮→分等→包裝。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表面灰褐色,有淺縱裂紋,內表面暗紫色、光滑,斷面白絲多,氣微、味稍苦。
2、理化指標:松脂醇二葡萄苷≥0.12%,綠原酸≥0.35%,總黃酮≥0.11%,水分≤11%。
標誌使用:旺蒼杜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旺蒼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