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唐代張謂詩作]

《早梅》是唐代詩人張謂(一說戎昱)創作的一首七絕。和其它詠梅詩不同,這首詩著重寫出了“早”字,“早”指梅花開放之早。全詩通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尋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 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早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

不知近水花先發 ,疑是經冬雪未銷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寒梅:梅花。因其凌寒開放,故稱。宋柳永《瑞鷓鴣》詞:“天將奇艷與寒梅。乍驚繁杏臘前開。”

⑵迥(jiǒng):遠。村路:鄉間小路。唐李群玉《寄友》詩:“野水晴山雪後時,獨行村路更相思。”傍:靠近。

⑶不知:一作“應緣”。應緣,猶言大概是。發(fā):開放。

⑷經冬:經過冬天。一作“經春”。銷:通“消”,融化。這裡指冰雪融化。

白話譯文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過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立意詠贊早梅的高潔,但作者並沒有發一句議論和贊語,卻將早梅的高潔品格和詩人的讚美之情清晰地刻劃出來。

“一樹寒梅白玉條”描寫早梅花開的嬌美姿色。“一樹”實為滿樹,形容花開之密集而繽紛;“寒梅”指花開之早,還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節,緊扣“早”字;“白玉條”生動地寫出梅花潔白嬌美的姿韻,像一塊塊白玉似的晶瑩醒目。這是對梅花外貌的描寫,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臨村路傍谿橋”,從生長環境中表現早梅的高潔品格。花草本無知,不會選擇生長環境,但這裡詩人在真實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思想意念,仿佛寒梅是有意遠離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橋邊,獨自悄悄地開放。這就賦予早梅以不競逐塵世、無譁眾取寵之心的高尚品格。這樣就使詩的意境顯得開闊,進一步突出了早梅的高潔。最後兩句,抒發詩人初見橋邊早梅的感受。“不知近水花先發”是承上兩句對早梅的鋪寫之後的轉折,用驚嘆的口吻表達了對近水梅花早開的驚喜之情。“疑是經冬雪未銷”寫出“不知”的緣由,用一“疑”字,更為傳神,它將詩人那時的驚喜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似乎詩人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懷疑是不是未融化的冬雪重壓枝頭。這就與首句的“白玉條”緊密呼應,喻比出梅花的潔白和凜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從而含蓄婉轉地把詩意落到實處,使詩的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加強了人們對早梅的傾慕之情。

一首絕句,僅二十八個字,就能將梅花寫得如此之美,除立意新穎之外,還在於詩人從現實生活的觀察中,能捕捉住早梅的顏色(潔白)、地點(偏僻)、季節(早春)、氣質(耐寒)、姿態(俏麗)等特徵,加以藝術的提煉和概括,並藉助像“白玉條”“冬雪壓枝”等生動、形象的比喻,鮮明、傳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氣質,使人生髮出美不勝嘆的感覺。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云:“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這首詩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

宋代王安石有詩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這首《早梅》意境可謂異曲同工。

名家點評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云:到作遲想,妙!妙!

北宋官方編撰《宣和書譜》:(昱)作字有楷法,其用筆類段季展,然筋骨太剛,殊乏婉媚,故雅德者避之。嘗自書其自作《早梅》詩云:“應緣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消”。豈有得於此者?宜其字特奇崛,蓋是挾勝氣以作之耳。

作者簡介

張謂(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 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天寶二年(743)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曆中任潭州刺史,後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上都》等,其中以《早梅》為最著名。《全唐詩》錄其詩一卷。

戎昱(744~800年),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陝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後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曆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後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後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遊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