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經驗研究的新動向

近年來,有關早期經驗的研究較多地集中在早期經驗的剝奪對動物,尤其是對人類行為的影響。較若干引人注目發現是: 

在動物實驗中,給妊娠中的“母親”各種惡性的刺激,如電擊、飼養環境擁擠、服用酒精類液體或菸鹼類藥物等。然後,對其子代成熟後的各種行為進行對照觀察、評估,以此來了解早期的惡性不良刺激具有哪些嚴重不良的影響。 

從動物出生到斷乳期,對幼仔進行各種刺激,如電擊、寒冷、噪音環境等,使幼仔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狀態之中。實驗結果顯示,過分強烈的刺激(強度大、作用時間長)會影響幼仔心身方面的正常發育和發展,出現呆板、畏縮、體質孱弱等類似人類心身疾病的症狀表現;但是,如果實驗中刺激量適當的話,動物在成熟後則顯示出:情緒活動較為穩定,易於形成對目標物的趨避反應的學習能力,善於應付緊張狀態、身體發育加速等變化。

 
把幼仔飼養在暗室內或採用隔離性的飼養方式,使它們處於社會信息剝奪或知覺剝奪狀態。在該環境條件下生長的動物,無論在知覺、情緒等活動方面,還是在學習能力、社會性行為、母性行為等方面,均出現明顯的發展受阻,甚至在成年後變換生長環境,要使該類動物的心理功能恢復到正常動物狀態,仍明顯地存在著困難,有的甚至表現出不可逆性的功能障礙。 

讓人類或動物在嬰幼兒時期,處於一種豐富的環境刺激之中(人類的遊戲活動和小動物的群嬉環境),往往有利於個體獲得各種相應的經驗,心理發展和身體發育成熟度高,情緒穩定,腦功能增強(動物的腦重量和腦神經樹突顯著增多)。

 
在人類的實驗中,對一些新生兒和嬰幼兒用反覆觀看各種彩色圖片、圖形的方法進行刺激,以此作為實驗組;另外選擇一些新生兒和嬰幼兒,不施加上述變數,作為對照組。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在圖形識別能力和學習能力方面明顯優於對照組。 

對人類現實生活中成長的嬰幼兒早期生活經歷的調查研究發現,在孤兒院中生長的幼兒,由於早期生活中缺乏雙親的愛撫,成年以後在行為和人格上容易出現偏頗;對於那些生活在正常家庭的兒童來說,如果父母充滿愛意,親子之間接觸和交流多,容易形成穩定而健全的人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