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旦發漁浦潭》
【年代】南朝
【作者】丘遲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旦發漁浦潭
漁潭霧未開,赤亭風已颺。
櫂歌發中流,鳴鞞響沓障。
村童忽相聚,野老時一望。
詭怪石異象,嶄絕峰殊狀。
森森荒樹齊,析析寒沙漲。
藤垂島易陟,崖傾嶼難傍。
信是永幽棲,豈徒暫清曠。
坐嘯昔有委,臥治今可尚。[1]
作品鑑賞
漁浦潭是杭州至富春江的經由之地。富春江的美景,吸引了南朝許多詩人,漁浦潭也就連帶地多次出現於他們的詩中。如謝靈運《富春渚》云:“宵濟漁浦潭,旦及富春郭。”丘遲這首詩,則是描述旦發漁浦潭,舟行於富春江的情景。
開篇兩句,落筆點出題目和航向,寫霧中曉發和赤亭風色。在曉霧未散,晨光曦微之際,詩人的小舟在迷濛的江面上啟程遠航,行至定山東的赤亭,已經風揚霧散,天氣晴朗。漁浦潭至赤亭,僅二三十里航程,故首句說“漁潭霧未開”,二句說“赤亭風已颺”,意在描述舟行不遠,曉霧即在江風中很快消散,流露出天氣迅速轉晴的喜悅。所以接下去集中筆墨以十句描繪江行見聞和游觀樂趣。“櫂歌發中流,鳴鞞響沓障”兩句寫所聞。漁人在中流漁舟上唱起漁歌,敲起小鼓,咚咚的聲響在空曠的江上迴蕩,傳向四方,響徹層巒疊嶂。那悠揚悅耳的漁歌伴著節奏明快的鼓聲,使詩人感受到一種清空的美,喚起濃厚的遊興樂趣,也招引了江邊的村童野老,故而信筆寫出兩句:“村童忽相聚,野老時一望。”村童天真活潑,喜歡熱鬧場面,聽到漁歌鼓聲,便從街頭巷尾飛快跑來,相聚江邊,所以是“忽相聚”。村野老人喜歡安靜,對熱鬧場面也看得多了,不像村童那樣好動好奇,所以是“時一望”。這雖然只是淡淡地一望,卻反映出漁歌鼓聲打破了他們心中的枯寂。這兩句不但用白描手法寫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動作和神態,而且點帶出江村風景,質樸自然,而又意趣橫生。同時,又是借村童野老的觀望烘托出漁歌鼓聲的動人場景,可謂一石三鳥,立意巧妙,詩味醇厚。
深秋的富春江,景色清奇秀美,時而奇峰突起,怪石峭立,時而荒樹寒沙,島嶼聳峙。舟行江中,場景不斷轉換,不斷展現出新的畫面,因而以移步換形的手法寫出:“詭怪石異象,嶄絕峰殊狀。森森荒樹齊,析析寒沙漲。藤垂島易陟,崖傾嶼難傍。”在這六句中,前兩句寫峰石的奇峻險怪,中間兩句寫荒樹茂密,沙灘平闊,後兩句則寫島嶼之景,全用偶句,屬對工整。其中,以“異象”、“殊狀”極寫其形態與眾不類,以“森森”、“析析”形容樹多沙明,都似信手拈來,語出自然,而又有描摹之工。“藤垂”、“崖傾”兩句又各自構成因果關係,點出易陟、難傍的原由,寫出島嶼的幽絕之景。但最能見出鎔鑄工夫的是“寒沙漲”的“漲”字。江中深秋水枯,沙灘擴大,可是詩人不說寒沙闊,而說“寒沙漲”,就有一種逐漸漲起漫開的動態感。它不僅說明詩人有善於從平常景物中尋求美感內含的藝術眼光,而且有善於以活字寫靜景的高超技巧,稱得上別具隻眼,獨具匠心。
富春江以它奇美的景色叩開詩人的心扉,使他陶醉,不願離去,萌生出長棲永居的念頭,故而說:“信是永幽棲,豈徒暫清曠。”以為富春江乃可“永幽棲”之地,非只供一時清曠之樂,渴望既能來此做官,又能優遊于山水,因而想起成瑨坐嘯、汲黯臥治的故事,於是寫出最後兩句:“坐嘯昔有委,臥治今可尚。”“坐嘯”之事,典出張璠《漢紀》。東漢南陽太守成瑨,不理政務。公事悉由功曹岑晊代理,終日但坐嘯而已,民間因傳言:“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後遂以坐嘯指稱委心於無為,雖做官而不理政事的清閒生活。“臥治”的典故則見於《史記》。西漢汲黯,召為淮陽太守,辭謝不就,武帝則欲借重他的聲望,使其臥而治之,乃赴任。後遂稱無為而治為臥治。詩人以這兩個故事抒發眷戀富春山水的深情,也進一步突出了富春山水之美。
這首詩從旦發漁浦潭落筆,依次寫出江行景色,然後即景抒懷,一路寫來,如行雲流水,略無滯礙。通篇幾乎全用偶句寫成,文辭清美,語言精工,已見唐人之風。[2]
作者簡介
丘遲 (464—508)南朝文學家。字希范,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八歲能文。早年為官於南朝齊,任太學博士、大司馬參軍。因父母喪,幾度去職。喪滿任西中郎參軍、殿中郎、車騎錄事參軍。梁武帝時,任散騎侍郎、中書侍郎,領吳興邑中正,待詔文德殿。公元504年(天監三年),出任永嘉太守,遭彈劾。次年,任中軍將軍王宏咨議參軍,參加北伐,後拜中書郎,遷司徒從事中郎。公元508年(天監七年)卒於官。能詩、工駢文,為六朝散文名家。作品散佚,明人集有《司空集》,被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3]
參考資料
1.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978頁
2.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978-980頁
3. 作者簡介來源 http://zjtz.zjol.com.cn/05zjtz/system/2005/12/09/0063956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