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龜蠟蚧

日本龜蠟蚧

日本龜蠟蚧屬同翅目,蠟蚧科。在中國分布極其廣泛,危害多達100多種植物,其中大部分屬果樹。如:蘋果、柿、棗、梨、桃、杏、柑桔、芒果、枇杷等。而在果樹混栽地區,日本龜蠟蚧可互相傳播,這也給徹底防治帶來相當大的難度。日本龜蠟蚧繁殖速率快,繁殖數量多,3-4月就開始取食。同時它的排泄物還可誘發煤煙病的發生,使植株密被黑霉,直接影響光合作用,並導致植株生長不良。所以對日本龜蠟蚧進行綜合防治就尤為重要。

基本信息

日本龜蠟蚧 【中文名】 日本龜蠟蚧
【別名】 日本蠟蚧、棗龜蠟蚧、龜蠟蚧
【學名】 Ceroplastes japonicas Guaind
【 目 】 同翅目
【 科 】 蠟蚧科
【寄主】 白玉菊花杜鵑、陰香、月季、含笑、木瓜、月桂、無花果懸鈴木蘋果、柿、柑橘石榴枇杷、李、梅、杏、梨、桃、茶、冬青等。
【為害特點】 若蟲和雌成蟲刺吸枝、葉汁液,排泄蜜露常誘致煤污病發生,削弱樹勢重者枝條枯死。
【特徵描述】
成蟲 雌成長後體背有較厚的白蠟殼,呈橢圓形,長4-5mm,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較高,表面具龜甲狀凹紋,邊緣蠟層厚且彎卷由8塊組成。活蟲蠟殼背面淡紅,邊緣乳白,死後淡紅色消失,初淡黃後現出蟲體呈紅褐色。活蟲體淡褐至紫紅色。雄體長1-1.4mm,淡紅至紫紅色,眼黑色,觸角絲狀,翅l對白色透明,具2條粗脈,足細小,腹末略細,性刺色淡。卵 橢圓形,長0.2-0.3mm,初淡橙黃後紫紅色。若蟲初孵體長0.4mm,橢圓形扁平,淡紅褐色,觸角和足發達,灰白色,腹末有1對長毛。固定1天后開始泌蠟絲,7-10天形成蠟殼,周邊有 12-15個蠟角。後期蠟殼加厚雌雄形態分化,雄與雌成蟲相似,雄蠟殼長橢圓形,周圍有13個蠟角似星芒狀。雄蛹 梭形,長1mm,棕色,性刺筆尖狀。
【發生規律】
初孵若蟲多爬到嫩枝、葉柄、葉面上固著取食,8月初雌雄開始性分化,8月中旬至9月為雄化蛹期,蛹期8-20天,羽化期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雄成蟲壽命1-5天,交配後即死亡,雌蟲陸續由葉轉到枝上固著為害,至秋後越冬。可行孤雌生殖,子代均為雄性。年生1代,以受精雌蟲主要在1-2年生枝上越冬。翌春寄主發芽時開始為害,蟲體迅速膨大,成熟後產卵於腹下。產卵盛期:南京5月中旬,山東6月上中旬,河南6月中旬,山西6月中下旬。每雌產卵千餘粒,多者3000粒。卵期10-24天。
【防治方法】
1. 做好苗木、接穗、砧木檢疫消毒。 2. 保護引放天敵。天敵有瓢蟲、草蛉、寄生蜂等。 3. 剪除蟲枝或刷除蟲體。 4. 冬季枝條上結冰凌或霧凇時,用木棍敲打樹枝,蟲體可隨冰凌而落。 5. 剛落葉或發芽前噴含油量10%的柴油乳劑,如混用化學藥劑效果更好。 6. 初孵若蟲分散轉移期噴灑40%氧化樂果500-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25%亞胺硫磷或殺蟲淨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豐散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用礦物油乳劑,夏秋季用含油量 0.5%,冬季用3%-5%或松脂合劑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用8-10倍液。
【地理分布】
黑龍江 遼寧 內蒙古 甘肅 北京 河北 山西 陝西 山東 河南 安徽 上海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四川 貴州 雲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