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郵政公社](/img/c/b87/nBnauM3X2MDN1YTN2QDN5ETMwITM4YjM3UDMwADMwAzMxAzL0Q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日本郵政公社網站:http://www.japanpost.jp/ 英文
日本郵政公社簡介
日本郵政始於1871年,日本郵政公社的成立是日本郵政業132年來的最大改革。目前,日本郵政業務分為郵政、
![日本郵政公社](/img/2/7b4/nBnauM3X0gzNwgDO3ATM1ADN5ETM0gTN5IDMwADMwAzMxAzLwE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003年4月1日,日本郵政在改革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成立日本郵政公社。日本郵政正式撤消了總務省郵政事業廳,成立了日本郵政公社,這是一個自負盈虧的國有公共公司。其目標是提供全面的、迅捷的函件和包裹寄遞業務,簡單、安全的儲蓄業務和匯兌業務以及簡易保險業務等,同時保留普遍服務。
郵政公社將郵遞、儲蓄、保險業務分成三個事業部門,職員維持國家公務員身份,實行獨立核算制。郵政公社組織為三級機構,本社設立三個事業本部,明確區分三個事業部門的經營責任,並設有經營企劃、經營委員會、專門委員會、獨立的監察等九個部門,解決主要問題。11個地方郵政局1個事務所更改為12個支社1個事務所。設定沖繩事務所,從沖繩通信事務所獨立出來,編入公社組織,駐神奈川縣、山梨縣事務所改為南關東支社,地方郵政監察局的名稱更改為監察本部。基層郵局名稱不變。
日本郵政發展
為了發展EMS業務,日本郵政還十分重視加強與國際郵政及國際組織間的合作,解決EMS郵件跟蹤查詢及EMS
![日本郵政公社](/img/b/d5e/nBnauM3X4MDM2gDMwETM1ADN5ETM0gTN5IDMwADMwAzMxAzLxE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日本郵政的人才開發
![日本郵政公社](/img/1/a76/nBnauM3X0YjM0gDMwUDN5ETMwITM4YjM3UDMwADMwAzMxAzL1Q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日本郵政對職員的教育和培訓是依據法規、按計畫實施的,這保證了郵政職員享有接受培訓以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權力,同時他們也有義務必須按照法規的要求,自覺地接受培訓教育,做好本職工作。日本郵政人才開發管理和推進的職能部門棗“人事部人才開發課”根據《日本國家公務員法》和《日本郵政省職工訓練法》的要求,對全國30萬郵政職員的教育培訓進行規劃和預算,並以檔案和會議的形式下達給地方郵政局。
郵政教育在日本一般被稱為“職員能力開發”,它又具體分為個人業務能力開發、組織能力開發和基本素質開發三部分,並通過在職培訓、脫產培訓和自我開發等三種形式,構成比較嚴謹的日本郵政職員能力開發體系。“在職培訓”即在職員任職單位的培訓,主要是日常業務方面的培訓,目的是提高郵政職員的基本業務技能或適應業務規章的變動。“脫產培訓”即職員離開單位進行的培訓,主要是對“在職培訓”學到的知識或技能進行補充深化,以及對郵局組織管理知識方面的培訓。培訓分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本系統郵政大學校、中央研修所或地方研修所的集中培訓,一種是委託民間學校或企業、公司等承擔的培訓。“自我開發”即職員利用業務時間進行的自我教育,主要有三種形式:通過參加民間舉辦的培訓班、觀看電視教育講座等進行自學;通過對優秀提案進行表彰的“提案制度”來提高職員自我管理和參與企業管理的能力;倡導職員根據自己對郵政業務的考察研究,撰寫論文並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報獎,來激發職員研究思考問題的熱情,以達到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的目的。
日本郵政改革緣由
日本郵政系統巨大的規模與影響力,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其所享受的各種私營部門競爭者無緣享受的特權。這些特權包括:
![日本郵政公社](/img/7/ca2/nBnauM3X2gzN5EDMyUDN5ETMwITM4YjM3UDMwADMwAzMxAzL1Q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日本郵政可兼營壽險業務。簡易保險是由日本政府經營的非營利性質的人壽保險業務,目的在於增進國民福利,保證經濟生活穩定發展,與一般民間經營的人壽保險公司相比,其手續簡便,限制較少。
日本郵政擁有各種郵遞業務的壟斷經營權;稅收與社會保障支出減免等,其所受的監管也不像私營部門所受監管那么嚴格。
一方面,私營部門的競爭者,包括渴望更多打開日本市場的國際金融機構,對日本郵政特權輒有煩言。比如,美國企業在日本的視窗機構日本美國商會(ACCJ)就一直密切關注郵政民營化改革的進程,2004年1月成立了一個民營化任務組,自2004年 8月以來,就郵政民營化問題出版了4份報告。而摩根史坦利駐東京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費爾蒙(Robert Feldman)更是在多個場合盛讚小泉的郵政民營化改革計畫。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希望將郵政儲蓄和保險的巨大資金轉移到私營部門,從而可以有效率地利用,促進日本的經濟發展。
驅動小泉政府不惜孤注一擲推行郵政民營化改革的關鍵因素,是日本政府當前所面臨諸多結構性挑戰,諸如人口日益老齡化、人口數量降低,以及政府的財政危機。
2005年,日本厚生省報告稱,日本總人口在2005年上半年出現下降,比原來預期的提前了兩年(此前,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曾估計,日本人口將在2006年達到1.27億的高峰,到2050年降到1.06億)。2000年,日本生產性人口與依賴性人口之比為4比1,而到了2050年,這一比例估計將下降至1比1.5。2004年,政府在養老金、醫療等方面的支出為86萬億日元(825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支出將增長近1倍,達到152萬億日元(1.46萬億美元)。
此外,政府為提振長期低迷的日本經濟,大量投資於公共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劇了政府的財務危機,結果,日本的公共債務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4%。相形之下,即便是長期為財政赤字所苦的美國,公共債務也才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63.7%。
199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金融廳(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主導推出“金融大爆炸”(Big Bang)改革,致力於扭轉日本金融監管傳統的“護航體系”,營造出透明、基於規則的監管環境,向國際最佳實踐靠近,強調企業自負責任,以及事前與事後檢查。
然而,郵政金融體系此時繼續游離於金融廳的管制之外,這削弱了日本政府建立統一、穩健的監管環境的能力,而統一、穩健的監管環境對日本金融行業的未來成長至關重要。郵政民營化改革勢在必行。
導入豐田式生產管理
日本郵政公社對外宣布,越谷郵局參考豐田汽車的生產管理方式,通過把投遞地址分揀作業由 2次減為1次等方
![日本郵政公社](/img/3/175/nBnauM3X2ITOxAzM1ITM1ADN5ETM0gTN5IDMwADMwAzMxAzLyE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越谷郵局把豐田的生產管理人員請到局內,從 2003年 1月開始推進業務效率化,通過制定詳細的作業指南,全面調整人員配置等措施, 2004年2月郵政部門職工的總勞動時間比以前減少了2成。在進行了人員調整之後,越谷郵局把剩餘人員安排到包裹業務等部門,提高了他們的創收能力。日本郵政從 2004年4月起,在1000個郵局採用豐田式管理,目標是使這些局提高10%的生產效率,並期望通過推進業務效率化,僱傭非正式工等措施,削減以人工費為主的經費400億日元。
資料來源
http://wiki.mbalib.com/wiki/%E6%97%A5%E6%9C%AC%E9%83%B5%E6%94%BF%E5%85%AC%E7%A4%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