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分割土地
日本戰敗後分割占領之土地
•蘇聯
•南樺太
•千島列島
•朝鮮半島38線以北(蘇聯協助接收,後扶植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關東州(旅順、大連於1950年代交給於1949年成立之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
•朝鮮半島38線以南(美國協助接收,後扶植成立大韓民國)
•琉球群島
•奄美群島
•小笠原
•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關島、馬里亞納群島
•中華民國
•台灣島、澎湖群島、中國東北(由蘇聯接收後再行移交給中華民國) 、越南北部(北緯16度以北,由中華民國協助接收)
•法國
•越南南部(北緯16度以南,由法國協助接收)
以上國土歸還計畫,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已移交完畢。
分治方案
日本分治計畫其一
•蘇聯占領區:北海道及東北。
•美國占領區:關東、中部、福井縣以外的北陸、三重縣。
•中華民國占領區:四國。
•英國占領區:中國地方、九州、琉球群島。
•東京都由美、中、蘇、英共同占領。
•福井縣在內的近畿地方由美國和中華民國共同占領。
日本分治計畫其二
•蘇聯占領區:北海道及東北。
•美國占領區:關東、中部、福井縣以外的北陸、三重縣、琉球群島。
•中華民國占領區:四國。
•英國占領區:中國地方、九州。
•東京都由美、中、蘇、英共同占領。
•大阪府由英國和中華民國共同占領。
日本分治計畫其三
•蘇聯占領區:北海道及東北。
•美國占領區:關東、中部、福井縣以外的北陸、三重縣、琉球群島。
•中華民國占領區:四國。
•英國占領區:中國地方、九州。
•東京都由美、中、蘇、英共同占領。
•大阪府由美國和中華民國共同占領。
說明:圖中紅色部分為蘇聯、藍色部分為美國、黃色部分為中國、綠色部分為英國
分治計畫取消
此一計畫後來被取消,具體原因不明。但有可能因下列狀況造成該計畫終止:
•美軍核子彈研發試爆成功,獲得核子武器。
•美國成功研發核子武器,並以此為要脅要求蘇聯撤回雅爾達會議中的承諾。
•在德國投降前,原本對蘇聯友好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945年4月突然逝世,而繼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因厭惡蘇聯與其反共心態導致美國外交政策產生轉變。
•國共內戰爆發後,使國民黨政府因忙於戰事無暇外顧。
此外還有眾多索要賠償論述如下:
•戰爭結束前,蘇聯表明要求取得南樺太與千島列島、北海道北部(留萌市-釧路市所連結的東北地方。留萌市與釧路市原非蘇聯分割占領區域),蘇聯的態度表明其急欲在戰爭結束後取得更多的利益,貪婪的心態表露無遺。
•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中正提出給日本一次經驗教訓,以德報怨,主張以機械、工業物資賠償,反對該占領計畫進行。日本後來因此感恩在心為蔣介石修建了“中正神社”。
•麥克阿瑟接見日本首相吉田茂時,吉田茂猛烈的抗議。
•美國企圖獨占整體利益。
•波茨坦宣言(第八條),日本的主權必須被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以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此一條例並未體認到日本的完整性,而將其分割統治,與此一宣言極為矛盾。此一宣言,恐將導致日本軍隊,不願立刻解除武裝,撤出投降,並戰到一兵一卒都不剩。
•對日戰爭的核心問題,雖由美國軍隊負責占領日本,但也受到英國、俄國、中華民國的支持與反對。事實上,聯合國在韓國與德國的分割統治計畫,證明由被占領國自行進行統治結果皆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