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概述
以單純人性的墮落為主題,描寫了一位漂亮的年輕女家庭教師,在倫敦受一位英俊的年輕紳士委託而工作,負責紳士兩個親戚家的孤兒的學習,在 兩個幽靈――一位已死的馬車夫 昆特及前女教師 吉塞爾的折磨、驚擾與迫害下,悲慘的結局讓女教師陷入絕望和失敗。這部歌劇,1954年9月14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歌劇院首次公演。同年又在倫敦首演。
歌劇特點
作品結構緊密
這部作品因結構緊密而深受讚揚,全劇場景都由一段依據十二音列技術寫成的前奏曲前導,這些音列盤桓而上,有如螺絲的旋轉。音樂部分只需十二個演奏者,外加第十三位演奏者擔任鋼琴與鐘琴部分。
劇情委婉動人
這部作品的序幕,先由男高音旁白說明,第一幕是由故事的主角——1位漂亮的年輕女家庭教師登場 ,緊接著第二幕另外兩位主人公以“ 歡迎”女教師場景出現,再下來就是從管家格羅絲夫人送給女教師一封 信開始,先後有“ 塔”、“ 窗”、“ 上課”、“ 湖”、而劇情的高潮在“ 夜”籠罩下來臨,兩個幽靈同時出現,女教師的對話與對白,為孩子上學,女教師驅趕著兩個幽靈,臥房裡、 湖邊,最後劇情重新回到女教師工作的起點“ 塔”,勝利的女教師發現米萊斯在自己懷裡,已經死了。
成功的兩幕劇
這是一部兩幕劇,第一幕主要是各個人物的登場,女教師的交接工作和初次工作體驗,為劇情高潮的到來,埋下伏筆;第二幕,女教師為了兩個孤兒,同兩個潛在的幽靈進行了英勇的鬥爭,最終回到起點夜色中的“塔”,勝利的女教師發現米萊斯在自己懷裡,已經死了。
劇情介紹
第一幕,第一景,主題:旅行。描寫女教師坐馬車前來工作。
第二景,“歡迎”。兩個孩子米萊斯和弗洛拉歡迎女教師。
第三景,“信”。管家格羅絲夫人送給女教師一封信,兩人一致認為不應公開這封信的內容。因為這是大孩子米萊斯被學校退學處分的信,
第四景“塔”,夏天黃昏的庭院。女教師在院內散步,自從她來到這裡一次都未能見到紳士。突然見塔上站著一個男人,以為是紳士,仔細一看是一個陌生男人――以前僕人昆特(已死的馬車夫)的幽靈,瞬間覺得非常恐怖。
第五景“窗”。女教師和孩們子玩騎木馬遊戲,忽然昆特的幽靈又在窗前出現,女教師向他凝視,他就消失了。格羅絲夫人告訴女教師,昆特與原來的女教師相愛,昆特溺愛米萊斯,而原來的女教師溺愛弗洛拉。後來昆特在一個冬天摔破了頭而死亡,女教師吉塞爾也離開了這個家,聽說她自殺了。
第六景“上課”。米萊斯正在學拉丁語,突然唱起奇怪的歌(馬羅、馬羅,我覺得走進森林,比當不幸的頑童好),女教師從這首歌想到昆特對米萊斯的影響很大。
第七景“湖”。女教師與弗洛拉在湖邊散步,突然吉塞爾的幽靈在湖的那一邊出現。女教師拉弗洛拉說,我們趕快去找米萊斯,她擔心,她可能救不了這兩個孩子。
第八景“夜”。昆特在塔上喊米萊斯,想把他引向邪惡的世界,湖邊的吉塞爾也在拉攏弗洛拉。女教師和女管家發現孩子不在臥房,急忙出屋尋找,幽靈立刻消失,女教師問米萊斯在乾什麼,米萊斯說,我不告訴你,我是一個壞孩子。
第二幕,第一景,“對話與對白”。吉塞爾與昆特兩個幽靈同時出現,兩人爭執,最後還是手拉手決心要一起把孩子拉到自己身邊。
第二景“鏡子”。女管家帶著兩個孩子上教堂,米萊斯問女教師,我什麼時候能回學校?女教師問他,像現在這樣不幸福嗎? 米萊斯說,我需要同年齡的男朋友,女教師體會到一種挑戰,她自言自語:“我該離開這個家了。”
第三景,“吉塞爾小姐”。女教師一進屋就見吉塞爾的幽靈坐在椅子上,吉塞爾唱著:“我的悲劇從這裡開始,現在我要從這裡開始報仇,我在這裡等孩子。”女教師不客氣地趕走了幽靈,馬上想到應該給紳士寫信,把這裡的真實情況告訴他。
第四景,“臥房”。米萊斯在床上又唱“馬羅、馬羅”。他對走進來的女教師說,你知道了我們的事情,接著傳來昆特的聲音“米萊斯我在這裡。”女教師追問米萊斯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並表示可以幫助他。米萊斯突然大叫,一陣風吹熄了蠟燭。
第五景,“昆特”。昆特命令米萊斯偷走了女教師的信。
第六景,“鋼琴”。米萊斯彈鋼琴,女教師幫他翻譜,因看管弗洛拉的女管家打瞌睡,弗洛拉乘機偷偷跑走,女教師和管家一起去找。
第七景,“弗洛拉”。弗洛拉站在湖邊,對著吉塞爾的幽靈大叫,老師什麼事都要監視,我討厭你,然後哭起來。女教師陷入絕望,覺得自己的努力一敗塗地。
第八景,“米萊斯”。管家和弗洛拉穿著旅行裝,管家告訴女教師,她決定把這孩子帶交給他的監護人。女教師這才發覺信根本沒寄出,她問米萊斯,信是不是你偷走的。這時昆特出現在塔上,他說,米萊斯你不要背叛我。米萊斯在女教師感召下,終於承認了自己的行為,衝著昆特高喊“你是魔鬼”,然後倒在女教師懷裡。昆特承認了自己失敗,然後消失。這時勝利的女教師發現米萊斯在自己懷裡,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