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列車供水系統

旅客列車供水系統

在旅客列車這個小社會中,旅客用餐、飲水、盥洗都離不開水。列車上的水哪裡來的呢?細心的旅客也許注意到,每當旅客列車停靠某些具有供水設備的車站時,車站就有給水員用膠管為列車每節車廂上水。

概述

而車上的蓄水設備只是每節車廂上兩個很小的水箱。按硬座車廂定員118人計算,平均每位旅客只有7公斤水,硬臥車按定員66人計算,平均每位旅客也只有14公斤水。這點水顯然不夠使用,尤其是夏季,因此長途列車一路上要上幾次水。

列車供水的來源

為列車供水的上水站的水源主要來自:上水站附近周圍的江、河、湖、水庫、池塘等地表水源或地下水源。

長距離輸水工程

在給水站區範圍內找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區,不得不修建長距離輸水工程。如位於黃土高原上的包蘭線乾塘給水站,是在離車站46公里遠的黃河畔取水。由於海拔高差大,設計了7級揚水站,用接力方式把水送上黃土高原。再如,聯結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省區的交通樞紐柳園車站,因地處戈壁,缺乏水源,自通車以來,用水全靠火車拉運。直到修建了一條疏勤河至柳園長達140.8公里的高壓導水管路,結束了火車運水的歷史。

水槽車運水

這是在給水站範圍內找不到水源,修建長距離輸水工程又有困難時不得不採用的方法。如我國西北乾旱及半乾旱地區,東北大小興安嶺多年凍土及嚴寒地區,內蒙草原及沙漠戈壁地區的一些給水站點,地下水匱缺,只能用火車從其他地方用水槽車裝水,然後送到這些車站。據不完全統計,全路約有500多個站點用此法供水。

自來水公司

鐵路給水除對水質有較高的要求外,對水壓還有特殊的要求。由於列車停站時間短,一般要求在5至10分鐘內把水上滿,否則將延誤列車安全正點運行,為此要求水管出口處的自由水頭不少於6米。在整列車同時上水的情況下,平均出水量不少於2.5升/秒,余壓不得低於0.4公斤/平方厘米。鐵路部門為了保證旅客用水,真下了不少工夫。1991年還專門實施了“茶杯子工程”並做出了《關於加強旅客列車供水工作的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