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秋琴

施秋琴

”施秋琴開心地說,“現在算下來,套種蔬菜給農場起碼增加了一半的效益。 從去年開始,施秋琴投資了250多萬元開始辦起農家樂,“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喜歡我們的農場。 2010年公司發展迅猛,實現銷售收入7436萬元,利稅730餘萬元,

簡介

一位普通的農家女,用7年時間承包了1900多畝土地,種果樹、種蔬菜、種糧食,養雞、養魚、養螃蟹,燒農家菜、開農家樂……幾乎所有和農業有關的東西在她承包的農場裡都能找到,她把一片白茫茫的土地變成了一個大寶庫。她,就是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施秋琴。從桌球大的梨到七兩重的金獎梨
施秋琴在給新灣國中學生講課施秋琴在給新灣國中學生講課

七年前,年近不惑的施秋琴放棄已經做熟絡的小商品生意,投資70多萬元承包了400多畝果園。可由於不懂技術又沒經驗,第一年長出來的梨像桌球那么大,只能低價處理掉,整整虧了65萬元。屋漏偏逢連夜雨,丈夫在幫她去外地銷梨的路上還出了車禍。當時,家人和朋友都勸她算了,可從小就愛“折騰”的施秋琴認準了乾農業有希望,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科技興農”的重要。

為儘快學到各類種植養殖技術,施秋琴白天辛勤勞作,晚上挑燈苦讀,鎮上舉辦的科技培訓班場場不落,還多次跑到杭州市農業局和蕭山區農業局,請來農技專家現場指導。一年後,只有國中文化的她順利拿到了蔬菜、苗木兩個綠色證書,成為全鎮學科技、用科技的“田專家”、“土秀才”。技術學到手,施秋琴發現原來的梨樹品質較差,於是採用了高位嫁接、袋套等技術對舊的品種進行改良最佳化,現在她果園裡出產的早熟梨個頭大、汁水多、味道甜,每隻都有六七兩重,還多次獲得浙江省金獎。

果樹下種蔬菜養本雞

為果園除草曾是許多果農最頭痛的事,既費時間又費力氣。施秋琴一次在除草時突發奇想:既然樹下的空地可以長草,為什麼不利用起來種點什麼呢?於是,一個既省人工又能增加收入的點子被大膽地付諸實施了:春天果樹枝葉繁茂,就在樹下播種對陽光需求較少的冬瓜、西瓜;秋天果樹枝葉稀疏且天氣轉冷,就種大白菜、包心菜、菠菜等。這樣一茬又一茬,每個季節都有豐收。“第一年種包心菜,就收穫了60萬斤。”施秋琴開心地說,“現在算下來,套種蔬菜給農場起碼增加了一半的效益。”

在養殖上施秋琴也有不少“綠色招數”:她很少在果園裡噴農藥,而是買了大量誘捕燈和殺蟲燈,用物理方法殺害蟲,再拿蟲子去餵雞鴨、餵甲魚;雞鴨在果園裡放養,糞便又是最好的有機肥料。這樣一來,既環保又充分利用資源。

從去年開始,施秋琴投資了250多萬元開始辦起農家樂,“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喜歡我們的農場。”

施秋琴與她的秋琴農莊

2001年,施秋琴成立了杭州蕭山秋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現有水果和綠色蔬菜基地1128畝,水產養殖基地853畝,員工106人,其中碩士學歷1人,本科學歷5人,具有中高級職稱技術人員12人。2010年公司累計接待各級觀光團隊485批次,遊客52500人次,並建立了師生勞動基地和假日旅遊營地,累計接待師生52000人次。2008年整體銷售額5863萬元,利稅542萬元,2009年實現銷售額6286萬元,利稅615萬元。2010年公司發展迅猛,實現銷售收入7436萬元,利稅730餘萬元, 2011年銷售額力爭突破8000萬元,利稅突破800萬元。

自公司成立以來,榮獲省模範集體、全國女大學生創業基地、杭州市民“上山下鄉之旅”活動優勝單位、省市區三級婦聯的“雙學雙比”示範基地、省級無公害蔬菜和水果基地、省級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基地、省女大學生創業指導和實踐基地、杭州市級“雙學雙比”農家樂示範單位、都市農業示範園區、立體農業示範基地、杭州市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婦字號”農家樂示範點,2009年獲評為杭州市農業龍頭企業、蕭山區旅遊服務推薦單位、2004―2008年的蕭山區級農業龍頭企業、蕭山區果樹產業協會理事單位等諸多殊榮。

公司目前擁有7隻國家級綠色食品和3隻國家級無公害食品。註冊的“秋琴”商標,先後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杭州市著名商標,成為廣大消費者青睞和信任的產品,秋琴”蔬菜、水果、水產、家禽系列產品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走進了高檔賓館和飯店,以及機關和學校食堂,有口皆碑,是公司品牌聲名遠播。同時,對接阿里巴巴網站,積極推介“秋琴”系列產品,實現網上宣傳的行銷,在杭州、上海等地大型超市設立了專賣視窗。2010年,公司投資300多萬元進行生產車間擴建、設備引進和新產品開發引進。引進小包裝流水線2條,進行果品經優包裝,發展精品包裝,生產休閒食品並積極申報各級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創造休閒品牌經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