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友義

施友義

施友義,1947年生,筆名石奇,福建平潭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福建出版集團編審。福建省經濟文化對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施友義 施友義

施友義,擅長中國畫、連環畫,人物畫最精。出版有連環畫13部,及《施友義國畫選》、合作的詩畫冊《千古名媛》等。作品曾入選國內外多種大型書畫展並獲獎,發表於多種報刊。為多處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其藝術事跡已被收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連環畫佼佼者

福建連環畫家中的佼佼者,堪稱多面手,描繪古典題材和現代題材內容,都能揮灑自如。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出版他的第一部連環畫《鷹島大捷》。

施友義先生創作的古典題材連環畫,技法嫻熟,筆調細膩,如《千里送京娘》、《羅成擒五王》、《侯官縣烈女殲仇》、《濟公戲秦相》、《大刀王五》等,無論主人公化險為夷的動作神態,還是劍拔弩張、刻不容發的場景氛圍,都描繪得生動逼真,既驚險緊張,動感極強,又自然真切,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施友義 施友義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的連環畫《侯官縣烈女殲仇》,是閩版“古代白話小說”套書連環畫中的一冊。64開122圖,印數64.05萬冊,書號:8173.457。描繪的是宋靖康年間,威武州侯官縣(今福州)發生的一起智斗歹棍、為夫報仇雪恨的驚險動人故事。施友義先生採用黑白線描技法,成功塑造了申屠希光、董昌、彭祖壽、申屠虔、劉成和反面人物方六一、姚婆子、牛二,當案孔目盧通、知縣蔡富等眾藝術形象,對故事中各種人物的性格都刻畫得淋漓盡致,使人讀後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冊連環畫還專門印有沒有標價的禮品書,向海外發行。因為印數少,印刷精美,用紙考究,所以極具收藏價值,如今已成為連友出高價尋覓的品種。

《千里送京娘》,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64開本106圖,印數69.04萬冊,書號:8173.472。描繪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前的一段路見不平,剿除盜賊,營救一個被害弱女,並千里護送她返回家鄉的故事。故事歌頌了趙匡胤見義勇為、不謀私利、不貪女色、不圖報恩的高尚品德,採用的技法也是黑白線描,所描繪的人物情趣盎然,栩栩如生,背景的刻畫也非常細膩,既寫實又通俗。

施友義先生在現代題材創作中,擅長表現戰鬥場面和反特故事,如《鷹島大捷》、《“烏賊”現形記》、《苦菜妹》、《血與火的洗禮》、《神槍三陀古》、《血寫的愛情》等等,每一冊都是形神兼備,令人嘆服。

1980年9月出版的連環畫血《與火的洗禮》,是施友義先生創作生涯事的重要作品之一,根據紅軍醫生傅連章的事跡改編,描繪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發生在閩西長汀的一個真實故事,64開147圖,印數24.53萬冊,

施友義 施友義

書號:8173.320。施友義先生熟練地運用線描技法,使形式服務於內容,二者達到較完美的和諧統一,人物形神兼備,戰爭場面波瀾壯闊,成功地刻畫了進步青年高逢春,通過血與火的洗禮,終於認清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面目,毅然投身革命,用自己的手術刀,為剛建立的工農政權服務,成為早期獻身革命的紅色醫生。

另一部作品《血寫的愛情》,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64開118圖,印數24.55萬冊,書號:8173.679。描繪了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主力紅軍北上,在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中,經過血與火的凝鍊,鑄成了一對革命戰士的愛情的動人故事。對故事中人物的描繪,刻畫細膩,線條流暢,故事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背景的描繪也一絲不苟,松柏、翠竹、茅屋、巨石、山藤、溪水等,優美飄逸的線描山水畫,閩山蒼茫閩水碧,表現出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仕女圖

我對仕女圖並不陌生,但為什麼這些畫面打動了我?因為它們敲擊了一個有趣的文化之謎:這些美女在偌大的中國歷史舞台上,扮演了多少明和暗的角色!然而藝術的浪漫終將使得歷史不肯退入黑暗,由此認定了對女性美的追求是永恆而古老的話題。畫面的描繪和詩歌的敘述形成了雙重躍動,在這一個意義區域裡,我聽到了歷史的回聲。

施友義 施友義
施友義 施友義

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科目之一,仕女畫有著古老的淵源和綿長的歷史。除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外,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烈女圖》、唐代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圖》和張萱的《搗練圖》等,都以工筆重彩的形式,以線條結構為基礎的造型和空間處理,講求筆墨技法,其濃淡、乾濕、粗細轉折的變化在人物造型和畫面營造中,顯示人類精神衍化的物象意義。近百年來,現代仕女畫在工筆、寫意、白描、沒骨等畫法基礎上,借鑑了西方繪畫中的造型因素、形式構成和材料技法,與傳統仕女畫有所不同,但還不能說完成了最後的突圍。 施友義如何?我以為他仍然是傳統的。雍容華貴、天姿卓絕,娥眉鳳眼、櫻桃小口,高髻的簪花配飾,華麗而薄如嬋翼的紗衣,還有就是那種寂寞繾綣的神情,淡漠閒散的步態。採花、賞花、漫步抑或端坐,大概就是歷代仕女的基本生活形態,然而她們依然是情牽萬狀。 施友義經營人物畫多年,心得深厚,箇中有無窮蘊寄。他的筆觸嚴謹而富有法度,畫面構成溫潤而圓滿,線上條的勾勒、墨彩的飛馳上,苦心孤詣,黑色繽紛,異趣橫生。歷練經年,他的藝術感受力能夠穿刺般地攫取人物的秘密,大處落筆,小處落言。 其實,仕女圖是沒有象徵和隱喻的。不能試圖從那裡面找出什麼微言大義。然而所有這些,是視覺的,也是詩的。詩的意象就留給了丁臨川的詩句去說了。臨川的詩除了駕馭一張張仕女的面孔之外,還給我們帶來什麼呢?那就是歷史的聲音。臨川為施友義的仕女畫嵌入了一個合適的敘事和抒情的藝術框架,立意妥帖地消融在對畫面的詮釋上。詩意的鋪展壯闊而激越,人物形象汁液飽滿,蒼茫的歷史回聲如同流水般回溯,讓人覺得有多少種綻放在輕輕叩動歷代名媛的天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