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許樓從山湖習佛像雕塑,得其技法風韻,尤精木雕微刻;父子相傳、皆精雕刻,善塑像,為德化佛像雕塑名師。友義為第三代傳人,十五歲出塾學,即從父兄習雕塑;性恬靜,喜深研,盡得家傳木雕泥塑技法奧秘,又善博採諸家之長。他不滿足於一己之技,後又師從於蘇蘊玉習學瓷雕技藝,極得蘊玉推重;師徒情勝手足,潛心鑽研瓷雕藝術,熔泥塑、木雕、瓷雕技法於一爐,創造出活動瓷鏈、捏塑珠串等新技法,並形成造型勻稱、裝飾華麗、雕工精細、形象生動等獨特風格,成為德化瓷雕藝術新流派,推動德化瓷雕生產新發展。
兄弟全力
友義長兄友官,名進曹(次兄幼亡),三兄友簪,名進纓,均工泥木佛像雕塑,原以雕修佛像為業,後改從友義制瓷雕。友義居四,但藝超二兄。始於丁溪湖前住宅為作坊,兄弟合力,從事家庭瓷雕生產,頗獲進益。後於本縣早期瓷街——程田寺格起建房鋪,店後建窯,兄弟分別經營。友義店號裕源,友官店號寶源,店前營業店後作坊,自產自銷。友簪從中協助,未自立號。產品由福州、寧波、廈門、廣州出民後期大部分由香港“玉成軒”、“源源”等古玩棧轉民分別銷往台灣及日本、東南亞各國,頗負盛名,時人稱“許友義三兄弟”。
許氏產品
隨銷路擴展與國內外顧客需求,許氏產品題材日益廣泛,品種不斷:增多,開拓了德化瓷雕由歷來以善雕觀音、如來、彌勒、羅漢、達摩等佛像擴展到神話故事、歷史典故、仕女等人物塑像,動物、盆花等陳設用品與仿古藝術實用品。其主要作品有持瓶、提蓮、坐石、立蓮、送子、善才、魚籃、十八手等各式觀音和如來、達摩、彌勒y羅漢、韋陀與八仙、壽星、帝君、王母等神仙佛像,關雲長、花木蘭等歷史人物,昭君、楊妃等仕女及獅、象、白鶴、公雞等動物,浮雕花瓶、通花口花、博山硯合、筆架、筆筒、梅花盆景與梅花碗、梅花碗托、梅花杯、龍虎杯等產品。。友義所塑三大士、十八手觀音、關雲長、文昌帝君、玄天上帝;花木蘭最具特色。觀昔乏佛冠與通身纓絡珠串,關公、文昌、北帝之美髯,木蘭從軍之活動馬鏈,均其創新之作。所作16(口寸)瓷雕龍舟亦為空前之作。以龍首尾為舟首尾,中為樓閣,窗戶能活動關閉,吶有仕女等人物,上有施旗,四周拉活動細鏈,造型工巧,雕工精緻,為其得意作品之二。此外,又進行現代人物塑像之嘗試,所作孫中山半身瓷像頗受當時各界讚許。最難能可貴者為與其二兄合作,於民國十九年(1930)為仙遊縣龍紀寺創作燒制神態各異五百羅漢,至今仍保存於該寺,堪稱中外古今僅有之瓷雕大群像傑作與寶貴藝術珍品。
友義為人忠誠正派,對藝術追求十分認真。竭盡心力,務求精緻。得意作品則在背部蓋有葫蘆形“德化”與四方形“許雲麟制”或花瓶形“許雲麟”和四方形“許裕源制”篆字印記。亦有益“許裕源制”四字章者。此章經允許可由阿徒代勞,余則不許他人動手。四枚角質印章均為香港特製。其觀音、達摩、木蘭等作品曾先後於台灣、上海、英國、日本舉辦之國際博覽會上榮獲四次金獎,友義被評為特等雕塑師…國外對其作品有,“一箱瓷雕,一箱白銀”之評價。至今國際古董文物收藏家仍到處重金尋求其傳世作品。
許氏傳人
友義原配溫氏(本縣潯中鄉石鼓村山仔林人),於1932年病故,生有二男,長子名文達,次子名文概,均能雕塑,文達尤精。後娶瑞權陳氏為繼室,無生育。現其子孫均居香港,大都從事雕塑藝術。文概三子興滿於港自營興麗陶瓷廠,專產瓷雕藝術品,頗有名氣。許氏技藝除授子侄外,其主要門徒為蘇勤明、溫堆登、許文君、陳其泰。友義藝術成就為德化瓷雕生產之繼承、發展作出承先啟後之貢獻,為德化陶瓷史冊寫下光輝之一頁。
相關瓷雕
坐岩觀音高32.3厘米,梳螺式髮型,著寬袖長衣,雙手藏於袖中,袒胸掛瓔珞紋飾,坐於岩石座上,右邊放一經書,眼微瞌,甚慈祥,胎潔白,白釉泛青色,背有二印,均篆書,上為葫蘆印“許雲麟”三字,下為方印“許裕源制”四字。
壽星立像高40厘米,身著寬袖長袍,一手托大壽桃,一手執手杖,光頭垂耳長須,額下眼角處刻幾條皺紋,眼微合,口微張,似在微笑,顯得慈祥可親。胎體厚重潔白,釉色白中泛青,背後有一篆書方印,為“許雲麟”三字。
騎獅觀音通高25厘米,座長15厘米,寬9厘米。觀音坐於臥獅背上,一手執經卷,一手撫按獅頭,身披袒胸露臂,兩手戴鐲,臂戴環,里外均施白釉,微帶青色,製作精細,可見髮絲。瓷雕背後蓋篆書雙印,上為葫蘆印“德化”二字,下為方印“許雲麟制”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