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距山東省陵縣城東北6公里,是鄉政府駐地。於集村是明初于姓人由掖縣遷來建村,後族人繁衍增多,分為大、小於集,合稱於集村,歷史上一直屬於陵縣。
于姓家族人才輩出。明朝宣德年間以貢士於秦,歷官至山西布政使, 後轉任於陝西。此後至清朝光緒末年,于姓歷17世。粗略統計,于姓族人中出任教諭、知縣以上官職者達十五六人。獲貢士、舉人、進士功名者9人,其中5人有著作傳世。《陵縣誌 ·藝文志》補遺收有《于氏家集》一冊,計詩49首。從詩集署名看于姓家族的婦女當中也有數人留有詩作,可見其家族文風之盛。有學者閱讀《于氏家集》後寫道:“于氏一族,簪纓滿門,文風卓然,陵境有史以來所未有”。
歷史沿革
於集村還是現代史上著名的“陵縣農民暴動”發生地。1920年代。於集村人於佐舟在濟南紗廠做工,先後加入了共產黨和國民黨,受黨組織派遣到廣州參加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班。1927年夏秋,於佐舟受中共山東省委派遣,作為農運特派員來陵縣發動農民暴動。來到陵縣後,於佐舟將於集村聯莊會會長於志良發展為黨員。又以於集聯莊會為主力,聯合德縣宋集村農民協會及城西、城東一帶村莊的農民,擬於1927年底發動農民暴動,奪取陵縣城,組建蘇維埃政權。於佐舟利用關係打入縣城,準備策動士兵作內應,不料被當局扣押,暴動失敗。這次暴動雖然流產失敗,但卻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2.於集村
村名及姓氏溯源
相傳,明代中期,于姓由青州府臨淄縣老於家莊遷此立村,因位於古道曾有集市,故稱於家集 。後清代中期李姓一支遷入。清末至民國年間,王、孫、魏、郭等姓居民隨親遷入定居。其中,魏姓自廣饒縣隨親遷入定居於村東廟灣北,另有李姓一支由青州北部逃荒至此,定居於村南河沿。
歷史歸屬
明代屬青州府益都縣親仁鄉蔡家社。清代及民初屬青州府益都縣親仁鄉南約。193 0年起屬益都縣第六區姜廟鎮。1945年8月起屬益壽縣張孟區(五區)。1952年6月起屬益都縣十四區。1956年起屬益都縣張孟區。1958年春起屬益都縣張孟區。1958年9月起屬益都縣先鋒人民公社。1958年12月起屬益都縣張孟人民公社。1981年起屬益都縣王母宮人民公社。1984年5月起屬益都縣徐集鄉。1992年1月起屬青州市口埠鎮 。1992年6月起屬青州市王母宮鄉。1993年11月起屬青州市王母宮鎮。2005年夏起屬青州市王母宮街道。2007年9月起屬青州市東夏鎮。2010年2月起屬青州市經濟開發區。
村莊名士
於路,烈士,解放前犧牲於益都縣段村(今青州市高柳鎮段村)。
魏萬慶,曾任空軍上海崇明機場政委 。
兩委建設
⑴村委。1946年建村政權 。
村長:於祥1946-1947 王家富1947-1948 李志學1948-1949 於德修1949-1952 李志學1952-1955
農業社社長:於書齋1955-1956 於世傑1956-1958
大隊長: 於世傑1958-1978 於世明1979-1980 李亭學1980-1984
村主任: 於來國1985-1988 於世臣1988- 於志德 李全友
⑵支部。1956-1961年同蔡家,1961-1970年同小胡。1971年設支部 。
歷任書記: 魏萬昌1971-1995 於世興 於世臣 魏永新
歷史事件
益六區武工隊於集突圍戰
1946年7月國民黨第八軍占領益都城後經常騷擾六區一帶。益六區武工隊為了避開敵人鋒芒,利用青紗帳作掩護保存自己。30日十時許,由於未發現敵人動靜,武工隊三個班便到於集村里分三處休息,正在熟睡之際,突遭蔣軍包圍,武工隊邊打邊撤,指導員劉學章和副隊長吳懷玉帶領一個班被堵到一口烤菸房內,利用樘梁洞口不斷阻擊敵人。此時,另兩個班突出村外,朝村內猛烈射擊,蔣軍以為援軍已到,不敢戀戰慌忙撤退,六區武工隊順利脫險,1人負傷。8月21日,六區武工隊在於集村斃敵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