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38年秋建校, 原校址在縣城內管屋巷昌村中學(今城關國小), 縣長劉清如親自題校名“于都縣立中學”
1941年學校在現校址縣城西北郭屋寮山崗上興建校舍,占地100餘畝
1942年師生搬到新教室上課
1945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伸進贛州,於都中學同葆靈女中合併,遷到本縣禾豐鄉亭子圩
1947年遷回現校址復校。
1952年改校名為“于都縣第一初級中學”
1956年正式定校名為“於都中學”
1968年8月因“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辦,校舍全部劃分給於都縣手扶拖拉機製造廠(于都縣農機廠)作廠房
1972年2月收回廠房重辦學校
1977年學校列為贛州地區重點中學
1978年定為省屬重點中學,校名定為“江西省於都中學,設立國中部和高中部
2001年秋國中部剝離
2010年秋重辦國中部
2012年9月至今 第一批高一新生入住南校區 2014年全部高中部應屆生在此學習
簡介
於都中學創辦於1938年,是江西省省屬重點中學。學校占地面積7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校園規劃有序,布局合理,設施一流,是一所名符其實的花園式學校。現有教職工218人,其中專任教師185人(專任教師中有中學高級教師37人,中學一級教師62人)。學校現有44個高中教學班,在校學生2800餘人。
辦學規模
校園占地面積220畝,總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綠化面積5525平方米。學校軟體與硬體等方面的建設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基本形成辦公區、運動區、生活區、教學區四大區域。 現有教學班89個,學生5292人;教職工375人,其中在編在崗333人,高級教師95人,中學一級老師81人,市縣學科帶頭人20人,縣高中兼職教研員7人。
學校領導
郭明華,男,籍貫于都縣利村鄉。畢業於贛南師範學院中文系,學歷大學本科。歷任於都中學語文老師,於都中學團委書記,于都縣寬田中學校長、于都縣梓山中學校長,于都縣銀坑中學校長,于都縣教育局副局長職務。2005年秋開始履任於都中學校長職務,正科級。
文化傳統
學校以學生為榮。於都中學的領導和老師都深知:學校的成績,體現在學生的成就上。因此,全心育人,成為全校的共識。同時,該校充分發揮黨支部、政教處、團委、學生會的作用,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體制,豐富德育工作內容。在落實好家訪、主題班會等傳統德育工作的基礎上,還充分利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園、革命烈士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成績
該校2012高考一本上線420人,2011年增加24人;二本上線1151人(不含音體美上線人數),比2011增加24人;二本上線1151人(不含音體美上線人數),比2011增加119人。2012全縣二本上線增加75人,該校增加119人;文科600分以上22人,理科600分以上65人。該校2012二本上線人數在全市重點中學中名列第一。2014年高考再創新的輝煌:二本上線人數達1220人(不含藝體生),比2013年增加266人,增長28%,一本上線482人,比2013年增加175人,增長57%。文科考生丁金萍同學達到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理科考生張華糧同學達到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貧困地區專項計畫)。2015年高考再創新的輝煌:二本上線人數達1439人(不含藝體生),比2014年增加219人,增長18%,一本上線576人,比2014年增加94人,增長20%。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理科考生鍾志偉同學已被清華大學錄取,陳龍同學達到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
所獲榮譽
在抓好教學質量的同時,於都中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以人為本,發展學生個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校按大綱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研究性學習,不斷開發校本課程。幾年來,學生在國家、省、市級各類比賽中數十次獲獎。其中,學校女子籃球隊獲2001年江西省中學生女子籃球錦標賽第一名,每年數理化計算機奧賽學校均有學生獲省二、三等獎,2002年5月學生研究性學習綜合課題《于都縣楂林工業園的開發與建設可行性調查》獲省二等獎。
由於教育教學成績突出,於都中學先後被評為全市"迎接香港回歸祖國"讀書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省"高舉旗幟、再創輝煌"讀書教育活動組織工作先進學校,省園林綠化工作先進單位,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工作先進單位,省電教工作先進單位,省外語教改先進教研組,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驗先進單位,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贛州市重點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先進單位,贛州市"普實"工作先進單位,贛州市"德育示範校.文明校園",還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江西省文明單位"。
目前,於都中學全校師生正以求實創新,與時俱進的要求,向"現代化、高品位、有特色"的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