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立忱

於立忱

於立忱,曾用名於佩琛 ,原籍廣西,是民初要人岑春煊的外甥女,於立群的長姐,隨父在天津求學,後為《大公報》記者,約1934年被報社派駐東京。到東京即與早已相識的郭沫若來往,過從甚密。1937年5月在上海突然自殺。於立忱長得亭亭玉立,白白嫩嫩,兩道柳眉、配著滿口貝齒,說起話來有條有理,一見面就給人親切可愛的印象,好一個標準的女記者。於立忱以1937年春由日本回國,因肺病未痊,以5月自縊於上海。於立忱在師範大學時是一個很活躍的青年,喜歡文學,善演話劇。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於立忱於立忱

別名:於佩琛

去世年月:1937年5月

職業:文學 記者

於立忱,原籍廣西,是民初要人岑春煊的外甥女,隨父在天津求學,後為《大公報》記者。約1934年被報社派駐東京。於立忱以1937年春由日本回國,因肺病未痊,以5月自縊於上海。留絕命書十七字云:“如此國家,如此社會,如此自身,無能為力矣。”其憤悱可知也。

生平

於立忱在師範大學時是一個很活躍的青年,喜歡文學,善演話劇。著名話劇導演熊佛西所導演的法國名劇——《啞妻》,就是由她主演的。她還被選出席過太平洋學會。還在大學三年級時,她的共產黨身份被國民黨特務發現,被捕獲釋後為《大公報》社長張季鸞所聘在該報工作。

1934年,於立忱得了肺病,靠《大公報》的津貼,到日本治病併兼東京特派記者。她住在東京郊區,與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家相距不遠,常去訪問郭沫若。於立忱長得亭亭玉立,白白嫩嫩,兩道柳眉、配著滿口貝齒,說起話來有條有理,一見面就給人親切可愛的印象,好一個標準的女記者。

一個是多情才子、浪漫詩人,一個是似花女郎,兩人一見鍾情,令郭沫若的日本夫人郭安娜深感不安。《大公報》社長張季鸞曾追求於立忱,但她卻痴情於郭沫若。後來《大公報》表示不再承擔她旅日的費用,她只好於1937年初返回上海。被疾病,憂鬱苦纏,1937年5月,於立忱竟自縊身亡。

死因探究

對於她的自殺,幾十年中間一直是個謎,有的人只是這樣猜測:於立忱之死是因為她參加東京遊行示威,高喊反日口號,被日方驅逐,回國後又受到《大公報》主編張季鸞的糾纏,無法擺脫,加之身患重病,絕望之餘,尋了短見。

其實,這一說法純系捕風捉影,或故意為郭沫若掩飾。究竟真象如何,請讓在北伐時期就深知郭的女作家謝冰瑩向我們詳細揭示這個謎底:

這是半個世紀前一個令人同情立忱、痛恨文丑郭沫若的真實故事。

於立忱長得亭亭玉立,皮膚又白又嫩,兩道柳眉、配著滿口貝齒,說起話來有條有理,一見就給人親切可愛的印象,這正是當記者的標準條件。唉!誰曾料到,這樣一個聰明、美麗的女性,竟被鼎鼎有名的郭沫若害死了!

這是一個秘密。一天,於立忱告訴我,她要去醫院割盲腸炎,我按約定的時間去醫院看她。護士說她在產房,孩子都取出來了。在產房,立忱看到我,搖搖頭,一串熱淚滾了下來。我連忙安慰她。

她說“我告訴你,將來你要替我申冤,答應不答應?”

我說:“沒有問題,當然答應。”

這時立忱拿出我的手帕擦了擦眼淚說:

“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這樣一個卑鄙無恥、人面獸心的大騙子!”

“三年前,他拚命追求我,說他和安娜根本沒有感情,更談不上愛。他說自從愛上了我之後,他下決心要擺脫安娜,正式提出離婚,然後和我結婚,可是自從我受騙懷孕之後,他的態度突然改變,對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裡的孩子已經三個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這時我才大覺大悟,才知道他原來是寡廉鮮恥的,人格掃地的大騙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實在無臉面見人了,我要自殺。我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果然,她出院回上海後,就真的自殺了。(《於立忱之死》,《傳記文學》第六十五卷第六期,198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