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鼎英

方鼎英

方鼎英(1888—1976),號伯雄 ,湖南新化人,國民革命軍中將,著名的抗日將領。曾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部長,進行諸多軍事教育改革,替北伐軍提供了無數精兵。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他率部在東北堅決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熱心於兩岸統一,1976年在長沙去世。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方鼎英 方鼎英

方鼎英(1888—1976),號伯雄,湖南新化縣時雍團(今圳上鎮)人——傳說中的中國古代戰神蚩尤的故里。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赴日留學,初入東京弘文學院,三十一年考入振武學校,加入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12月,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炮兵科。宣統三年五月畢業。歸國後,在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任炮兵教官。同年秋,武昌起義,約同士官同學30多人南下,參加漢陽作戰。後在岳州鎮守府司令部任參謀,兼教練科長。南北議和後,調陸軍部當科員,從事炮兵典令及兵學書刊等編譯。1917年,再次赴日留學,先後入陸軍炮工學校、野戰炮兵射擊學校,畢業後在東京帝國大學造兵科從事研究。

他曾指揮部隊參加過多次戰鬥,並以英勇善戰而聞名。

1923年(民國12年),孫中山命湘軍組織討賊軍討伐湘督趙恆惕,方鼎英代理軍長,在湘江西岸與敵軍激戰三十餘日,終於挽回危局。鏇又奉孫中山命,平陳炯明叛亂,解廣州之危。

1925年(民國14年)起,先後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中將部長、教育長、代校長等職,危難時,掩護共產黨人離校,保護了革命力量。

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為打擊北洋軍閥發動北伐戰爭之時,38歲的方鼎英已是黃埔軍校入伍生部中將部長、代理教育長、特別黨部監察委員兵器研究處處長,負責新生的軍事訓練、政治教育和普通科學的補習等。

在北伐戰爭打響前夕,方鼎英主動請纓參與北伐的要求被身為黃埔軍校校長兼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婉拒,蔣委之以黃埔軍校代校長兼代教育長。

基於出眾的軍事素質和強烈的軍人責任感,方鼎英向蔣介石進言:“第一軍自周恩來先生退出政治部主任後,政治工作渙散,軍心有所懈怠,大敵當前,敵軍總兵力約七十萬,恐難操勝券。”然而,統率第一軍的何應欽卻不以為然。結果不出方鼎英所料,第一軍及蔣介石嫡系王柏齡率領的教導師在與孫傳芳部作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不能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方鼎英找到了為北伐戰爭出力的途徑。他大膽進行軍事教育改革,為北伐軍輸送精兵強將。

他根據各部隊的作戰需要,增設了特種兵班,改變了黃埔軍校單一培養步兵初級軍官的格局,並逐步將軍校僅有的步兵一科發展到步、騎、炮、工、輜及軍事專科等科。另外,為培養優秀軍事人才,他提高學生錄取標準,提高兵源質量,同時大量延攬軍事教育人才。

方鼎英在主政黃埔軍校期間,為北伐前線輸送了兩批共5000多名訓練有素的學生軍。

1926年10月,方鼎英精心培養的黃埔第四期畢業生即將奔赴北伐前線時舉行了一次野營演習,他親自參加,3晝夜未休息。而在黃埔第四期學生畢業典禮當天,方鼎英因操勞過度而咯血不止,最終導致聲音嘶啞兩三年。

對於這段經歷,方鼎英後來在其自傳《我的一生》中寫道:“這是我辦黃埔軍校第四期永遠難忘的紀念。”

身在黃埔的方鼎英,時刻牽掛北伐前線的戰事。他時常電呈前線,為將士們出謀劃策。例如,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和長沙分校的開辦,就是方鼎英的意見。此舉旨在為北伐軍的擴充和延攬人才創造條件。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四處捕殺共產黨員,致使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戰爭中途夭折。同情共產黨的方鼎英對此極為反感。同年9月,方鼎英離開黃埔軍校。後來他參與了抗戰救國事業。

1927年(民國16年)秋,歷任暫編第十三軍軍長、四十六軍軍長、第一集團軍第三軍團總指揮,西征軍第一路總指揮等軍事要職後,深感內戰頻仍,民無寧日,乃離開軍隊幽居上海。抗日時期,力主抗日,曾出任第九戰區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九·一八”事變後,方和徐謙、朱蘊山等聯合組成抗日會,聯繫各界人士團結抗日,秘密發行《晨曦》、《怒潮》等刊物,從事救亡宣傳。“七·七事變”之後,方出任第九戰區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抗戰勝利後,與李濟深、章士釗聯繫,從事反內戰活動,並在湖南從事和平自救迎接解放的工作,贊助程潛、陳明仁和平起義。

解放後,方歷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參加室主任、司法廳廳長、湖南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四全國委員會委員、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民革湖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1976年,在長沙逝世,終年88歲。

大事年表

方鼎英生於1888年4月7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8期炮科、日本東京陸軍炮工學校、日本千葉野戰炮兵射擊學校畢業。

1909年 加入同盟會

1911年 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科教官,同年秋參加辛亥革命,後任岳陽鎮守使府參謀處長兼教練科長,1914年任北京政府陸軍部中校科員,1917年再赴日本學習軍事,曾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造兵科從事研究工作.

1921年 回國任湖南陸軍第1師參謀長,7月任援鄂軍總指揮部參謀長.

1923年 8月任湖南討賊軍第1軍參謀長、代軍長.

1924年 4月任湘軍第1軍軍長兼1師師長,同年底任北伐軍特遣軍總指揮。

1925年 8月任湘軍整理處副監、湖南講武堂駐粵幫辦,10月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中將部長。

1926年 4月兼代黃埔軍校教育長,7月任黃埔軍校代校長兼兵器研究處處長,併兼任黃埔要塞司令。

1927年 9月辭職,10月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3軍軍長,12月任廣州政治分會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8年 3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並任第46軍軍長,5月兼任津浦路運輸總指揮,參加二次北伐,不久任第1集團軍第3軍團總指揮,7月任第1集團軍第10師師長兼28旅旅長。

1929年 3月任討逆軍第1路右翼軍副司令兼追擊司令,參加蔣桂戰爭,10月任西征軍第1路總指揮兼第44師師長,參加蔣馮戰爭,12月請假隱居上海.。

1930年 4月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九一八”事變後在上海組織“革命同志會”力主抗日。

1933年 冬在香港參與策劃福建事變,反蔣失敗後在香港居住,西安事變後回到南京。

1938年 任第9戰區戰地黨政分會副主任委員,抗戰勝利後任湖南省參議會參議員,在湖南致力於和平民主活動.

1948年在湖南與中共取得聯繫,組織“迎解軍”策動國民黨軍起義。

1949年 8月參加湖南和平起義。

1976年 6月1日在長沙病逝。

個人評價

方鼎英將軍之子方定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說:“父親心繫北伐,憂國憂民,痛恨北洋軍閥割據和帝國主義殖民勢力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方鼎英墓

方鼎英墓在新化縣圳上鎮方家村的虎形山,有一座特殊的墓廬,彎彎的半月形墓牆,中央聳立一座塔式墓碑,墓後青松挺拔,墓前花草鋪地,這就是著名愛國將領方鼎英的墓葬。1981年,省政府協助其子女將其骨灰由長沙移送老家,歸葬於新化縣圳上鎮方家村虎形山。

方鼎英在世時,關心家鄉教育事業,早年在圳上創辦大熊中學,著力培養人才,提高民眾素質。1999年,由省、市外事辦聯繫,日本滋賀縣資助,其子女及家鄉各界人士合力在原址修建“鼎英湘滋友好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