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起義遺址方臘洞

方臘起義遺址方臘洞

方臘洞原名幫源洞,位於淳安縣葉家鄉洞源村西北面1公里的長龍山腰上,是方臘首義和被俘的地方。方臘洞原名幫洞, 位於淳安西北部葉家鄉境內,是方臘首義和被俘的地方後人為紀念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方臘,改今名。方臘洞深22米,內分上中下三層,可容五、六十人。洞口豎有石碑一方,上書“方臘洞“三字,是郭沫若手跡。方臘洞附近還有一“風洞“和一個“觀音洞“,史稱方臘“深據岩屋有三窟“,在方臘退守故里時,皆為藏身,藏兵之處。與威坪鎮隔湖相望的“方臘洞“是方臘起義的古戰場,目前已經開發成為風景區,供人遊覽。方臘在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秋發動起義,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三個月中攻取了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據近人考證,一說破六州六十餘縣,或說破七州四十八縣)。北宋末年,苛捐雜稅繁多,民不聊生,青溪傭工方臘被迫於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在洞源里村揭竿起義。自號“聖公“,建元“永樂“,聚眾十萬人,接連攻克浙、皖、贛三省六州五十二個縣,威震東南。數月後,方臘失利,退守故里,在幫源洞被俘,八月在汴京就義。


方臘起義遺址方臘洞,位於葉家鄉洞源里村西南2.5公里。原名幫源洞,是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方臘失敗後避難之所。洞口朝南偏西7度。進深(除去底部二室)總長22.1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寬度0.7米。從洞口至9米處最狹,僅0.36米。至22.1米處分為兩岔,往下垂直3米為第一室,長1.8米,寬0.9米。往南向下7.1米為第二室,長3.4米,寬2.3米。離洞口20米處豎有“方臘洞”一碑,是郭沫若於1964年題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