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作者從業接近十年的第一本新聞作品集。身為記者,要感謝這個時代的饋贈,我們經歷了一個前人和後人都可能再難以想像並理解的歷史時期,這個一直講究韜光養晦,也講究厚積薄發的國家,用在漫長而緩慢的時間裡積攢起的能量,醞釀成了2000年到2009年最令世界注目、規模最為壯觀的經濟崛起。這場突出其來的崛起也造就了令人陌生的現實,為報導者提供了富饒的素材。看起來這個時代里經濟記者也許更有可為,但經濟上的巨變,在社會生活上造成的裂變要更為驚人。
令人遺憾的是,我不得不承認,媒體作出的有效觀察跟這個撲面而來的時代不相對稱。管制和媒體的自我消沉都是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傳播方式本身——都市報創造的碎片化傳播瓦解了中國媒體裡的文人傳統,但很快,它在具有更強生產力的網路傳播面前也一敗塗地——內容生產的廉價化趨勢培養了客群的趣味也銷毀了他們的耐心,這災難性地衝擊了這個本就“奄奄一息”的傳統行業。
在新聞生產的方式和態度上,三聯有點像一個這個行業的守望者,它對深度、嚴肅性和知識的追求,也是對日趨式微的文人傳統的鼓盪和重申。它讓人相信,好的新聞不止是一種真實、親切的理想,更是一條寬大的通道。
我很長時間一直為這本書的命名而苦惱,這些發生在過去十年里的各種事件,看起來是那樣參差錯亂,無章可循。但後來我意識到這種無序感和“斷裂”正是它們要呈現的全貌和整體性。這個被社會學家孫立平先生用來描述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結構變遷的概念的確是這個時代最為本質的特徵之一,也是現實社會令人如此陌生的根源所在。
在這本書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這樣浮現於社會許多層面的斷裂和矛盾:大城市裡精力旺盛、遊手好閒、追逐青春遊戲的飆車少年和因為一輛長途奔徙的超載拉煤車而殞命的小城市學生;比如,“佳木斯殺童案”中衰老工業城市裡令人絕望的棚戶區生活;比如,因為偏僻而被標本化,又在世俗化浪潮的衝擊下蠢蠢欲動的貴州安順;再比如,在商業化和宗教力量的雙重牽引下呈現出現代城市過渡期面貌的青藏沿線。
這種“斷裂”還表現在同一空間的不同時間:比如重建三十年的唐山,比如一夜驟富的陝西省神木縣,如果不是親臨其境,你不可能想像一個短時間內財政增長了100倍的縣城會面對怎樣的挑戰?
我已經盡我所能報導事實的真相。在重新編輯這些過往作品的時候,雖然我把它們分成了“現場”、“鄉土”、“城市”和“人物”等幾個部分,但“人”始終是構成這些章節的邏輯和線索,就和我最初去報導這些新聞和城市的出發點一樣,我相信,任何地方發生的任何事件,都是由形形色色人的故事所組成。報導者只有在準確地把握並深入這些個體的情感,更宏大的背景——地方、城市乃至國家才有可能為普通人所理解。
作者簡介
朱文軼,1978年生於江蘇靖江。華中理工大學文學法學雙學士,華中科技大學傳播學碩士。2001年起供職於《三聯生活周刊》,現任主筆,著有《進城,1949》。目錄
序No.1答案任現場
長春人質劫持事件
沁源車禍21條生命,誰來負責?
變臉
同一首歌:最瘋狂的演出
生命之輕
央視大樓意外失火
飆車少年
南丹審判
發生在佳木斯棚戶區的罪案
解救汶川
No.2斷裂的鄉土
貴州儺戲:活著的傳奇
跨越唐古拉
穿越滇藏三江併流區
生活在繼續
再造新北川
“賭石”的隱秘鏈條
一個恐懼村莊的恩怨
烏蘭縣的幽靈:不只是鼠疫
“文化名城”鐵嶺
No.3城市如何記憶?
陝西神木醫改:全民免費的可行性
唐山30年,一個城市的重生
曲江:5700畝公共空間的城市價值
復興景德鎮:一次危險救贖?
一部超級大片的誕生記
烤鴨王國“全聚德”的30年
西湖里的新土地生意
No.4權變故事裡的主角們
王益其人
“F1教父”郁知非的名利場
“吳若甫綁架案”主犯的最後時刻
公安廳副廳長許曉剛的社會關係和情色交易
泉州億元非法集資案的主角們
拍賣業寡頭和被他收買的法官們
楊松泉:“吃愛滋飯”的地方官
天津大學炒股事件和被免職的校長
歷史的現場
轉折
中醫的生死問題
胡雪岩:中國商人的財富偶像
一種與中國文人接近的試驗
No.6記者手記
歷史和時空觀照下的新聞
關於新聞的表述問題
願意聲張的和努力隱藏的
答案在風中飄蕩
99小時到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