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斷臂求法其典故出自《景德傳燈錄》(參見《禪宗全書》或《乾隆大藏經》):《禪宗全書.第二冊.頁六一.景德傳燈錄.卷三》: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者,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此處有節略)師泛重溟,凡三周寒暑,達於南海,實梁普通八年丁未歲九月二十一日也。
廣州刺史蕭昂,具主禮迎接,表聞武帝。帝覽奏,遣使齎詔迎請。十月一日至金陵。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師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師曰:此但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帝不領悟。師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回江北。
十一月二十三日,屆於洛陽,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羣書,善談玄理,每嘆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摩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參承。師常端坐面牆,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飢,布髪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羣品。師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師誨勵,潛取利刀, 自斷左臂,置於師前。師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師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相傳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聽說達摩大師住在少林寺,於是前往拜謁。達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歷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時置寒冬臘月,紛紛揚揚飄起漫天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面說道:“只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達摩擔心神光只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達摩面前。達摩於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邊,並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 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經》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後禪宗在東土的第二代祖師,自此,禪宗在中國有了傳法世系
注釋
第一段注釋:1. 菩提達摩,亦作菩提達摩。達摩,灋也。菩提,覺也。2. 天竺,今印度。3. 普通八年,梁武帝蕭衍八年,公元五二七年。
第二段注釋:1. 具,備也。2. 齎,音賫,持也。3. 金陵,今南京市。4. 天人小果。果,果實。結果,過去之業,造成現在之結果。人天者,六道之上二道。5. 有漏,有煩惱。煩惱包括身口意。無漏,無煩惱。
第三段注釋:1. 婆羅門,印度四姓之最上之姓,屬知識壟斷者。
第四段注釋:1. 禮術風規。禮,禮儀。術,術類,與道相對,有技藝、技術之意。風,社會上長期形成的禮節、風俗。規,法則,章程,標準。2. 達摩,亦作達摩,即菩提達摩,漢譯覺法,中國禪宗始祖。3. 至人不遙。子所謂五步之內必有芳草是也。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莊子逍遙遊: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4. 當造玄境。造,就也,拜訪。玄,妙也。5. 光自惟曰。惟,思也。6. 布髪掩泥。世尊因七賢女游屍陀林(譯音,即棄屍之處)。一女指屍曰:屍在這裡,人在甚處去?一女曰:作么?作么?諸姊諦觀各各契悟感。帝釋散花曰(帝釋又曰帝釋天,是印度四姓之一婆羅門,主祭祀,釋尊降生之後,為其二十侍衛之一,即四大天王之二,在釋尊之左):惟願聖姊有何所須?我當終身供給。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具足。惟要三般物:一要無根樹子一株;二要無陰陽地一片;三要呌(音叫)不響山谷一所。帝釋曰:一切所須,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實無有。女曰:汝若無此,爭解濟人?帝釋罔措,遂同往白佛,佛曰:憍屍迦(帝釋天之音譯),我諸弟子大阿羅漢不解此義,唯有諸大菩薩乃解此義。世尊因地布髪掩泥,獻花於然燈佛(即燃燈佛,此佛降生之日,四方皆明,故曰燃燈)。然燈見布髪處,遂約退眾,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剎(佛寺)。時,眾中有一賢於長者,持標於指處,插曰:建梵剎。竟時,諸天散花相贊(二十諸天,佛陀之二十侍衛)。7. 投崖飼虎,《金光明經》:薩埵太子,捨身飼虎。8. 積雪過膝,宋有程門立雪。9. 甘露門。甘露,涅槃之比喻。涅槃亦作涅槃,清涼寂靜等意。10. 欲冀真乘。冀,期也。11. 師知是法器。論語公冶長第五: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12. 求亦可在。在,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