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宋建在枹罕割據自立,建元置百官。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派夏候淵討伐,屠枹罕(雙城)後,枹罕城東移到新集鎮古城村。晉太康二年(281年),廢枹罕縣,立枹罕護軍。東晉十六國時,張軌據涼州,建前涼政權,在河湟地區建立興晉郡,轄興晉、枹罕等10縣。前涼張駿二十一年(344年),設立河州。前涼之後,河州相繼被前趙、後趙、前秦、後秦及氏、羌族政權所轄。後趙石虎曾遣大將麻秋攻枹罕不克,悻悻而去,枹罕固若金湯。義熙八年(412年),鮮卑族乞伏熾盤由譚郊(今積石山縣劉集鄉崔家村)遷都至枹罕,建社稷,置百官,在此立都共19年。西魏、隋均在枹罕設州、縣、鎮。
人文歷史
隋末,全國各地反隋勢力風雲而起。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薛舉在蘭州自稱西秦霸王,李軌在涼州自稱河西大涼王。九十月間,李薛交戰,薛舉敗北。"九州涼、甘、瓜、鄯、肅、會、蘭、河、廊皆平,皆為軌所據之地也"(《資治通鑑》卷一八七·胡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平李軌,置河州,設枹罕、大夏二縣(《太平寰宇記》154卷),這時河州的治所仍在枹罕。《太平寰宇記》154卷記載:"後魏至唐,州皆治於此"。唐高宗及武則天時,國力強盛,於邊地開屯田,嚴烽邏,重兵設防,至玄宗時,設河西、隴右、劍南三節度以防吐蕃,僅隴右節度使就擁兵7萬多人,占全國總兵力的七分之一。猛將精兵,聚居西北,軍鎮守捉,駐兵達1萬多人。天寶元年(742年),河州改為安鄉郡,轄枹罕縣,治所東遷至今臨夏市後古城村。
到宋紹興元年(1131年),金將宗弼(金兀朮)、阿盧補攻克定、鞏、河、樂、西寧、積石等州。涇州、熙河西路皆為金所有(《金史·太宗本記》)。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四川宣撫使吳璘遣興州前軍統領惠逢攻河州。州民起而回響,擒金置河州同知郭琪,以城獻宋。惠逢以伏兵取勝,金將溫特梭敗逃,惠逢占領河州。每以十餘錢賞士卒,當時食物昂貴,只買一餅。士卒擲地大罵:"我等捐軀下河州,今性命之賤,乃不值一炊餅也"。一月後金兵聚集數萬人反攻,惠逢寡不敵眾,領軍退去。金兵先屠寧河寨(今和政),後合兵萬人圍河州,河州百姓自衛守城。"男子升城,女子供餉",拼力以御。"有木浮圖,高數百尺,因折木為碾械"(這個木浮圖即唐尉遲恭所修,當時為了抗禦金兵進攻拆為守城器械)。金兵未能攻下,遂退。兵駐白塔川(即河州東川)。月余,金兵集數萬人馬再圍河州城,城破,金兵屠河州,盡泄其憤,老幼數萬人遭難,強壯者征入軍中,毀城堡,焚廬舍,城遂毀,一片瓦礫,僅餘城址而已,州城被金兵屠掠一空。州城廢止後,窮兵黷武的金王朝認為建一城不如遷一城,於是州城遷至枹罕(新集鎮古城村)。明《河州志》記載;"西古城,州西三十里,周圍牆垣猶在,乃宋城也"。因此,這個城可以說是宋城,也可以說是金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軍攻破河州城,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府治設在河州城內(今臨夏市)。後又設古城寨。隨著府治的東遷,新集古城成為當地居民居住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