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施庵鎮位於縣城東北部,北與南陽縣官莊鎮毗鄰,東與唐河縣、郭灘鎮接壞,鎮政府駐施庵。1958年月成立施庵公社。1968年更名為紅渠公社。1982年恢復施庵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改鎮至今。轄25個自然村,124個村民小組。5051戶、59994人,少數民族有回族、侗族、白族、土家族、滿族等。全鎮總面積106平方公里,東北高、西南低,中部偏東有崗。全鎮境內有河3條:東邊澗河,西邊溧河,中部偏東有田小河,耕地10.2萬畝。土質多系砂礓黑土、黑老土和部分氣溫15℃.,日照1972.6小時,無霜228天。地下還蘊藏豐富的大石油資源,已打油井46餘眼。發展變化
農業生產小麥、棉花、玉米、紅薯、豆類、油料等。解放以來,興修水利,灌溉農田,鴨灌區四分乾渠穿境南下,地在本鎮長14.2公里,支渠12條,共長4.3公里,斗渠60條,共長101.1公里,有郊灌溉面積8萬多畝。農業機械有大中小型拖拉機2886台,農用水泵1054台,總動力19910千瓦;全鎮年末大牲畜存欄23478頭,2002年牧業產值達10477萬元;2002年農業產值達18074萬元;鄉鎮企業摙年來迅速發展,形成以建築建材,繡品工藝,棉紡業和農業產品加工四大產業支柱,強化了工業主體,形成了產業特色。200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31328萬元。
到2010年,社會總產值預計可研究員6億元。以小康村建設統攬全鎮工作全局。培育支柱、強化主體,在規模上求發展,在畝產值上下功夫;棉花是我鎮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在現有基礎上,2002年種植面積可發展到5萬畝,總產力爭達5129噸,逐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2002年農民收入的40%來源於畜牧飼養業,2002年鄉鎮企業產值可達3.8億元,使村村有特色,有支柱,有拳頭產品,村村實現專業化生產和企業化經營。發展新型集鎮4個;硬化路面356公里;打井建站420處,擴大有效灌溉面積6萬畝;社會各項事業都將有較大發展。
全鎮現有國中二所,36班,國小28所,152班。辦有廣播站,文化站和影劇院,各村委會辦有文化室,全鎮25個行政村開通了電話,村村通汽車。鎮衛生院,有病房30間,床位60個,各村委會有衛生所。交通有漢沙公路,東環路,漢王路,興前路等。東部大營附近,有漢代黃淳聚遺址,俗稱“玉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