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資金等“三高”現象。
股票的投資價值在於,企業上市後如能持續高成長,市場往往會給予較高的估值;如果伴以高比例派現,投資者將兼得現金股利和資本利得。以相對估值指標“市盈率”為例,境外主要股市的新股發行,市盈率一般在5-10倍,高者也不超過15-20倍。這意味著,投資者收回投資的理論年限最多20年上下。新股非理性高價發行每股收益僅1元多,發行時卻賣出88元的高價,簡單換算要近百年才能收回投資。A股“三高”發行的鐵漢生態、國電清新的發行市盈率高達110.07倍和104.65倍。通過資本市場不公平的發行規則,凡是能在一級市場拿到原始股(成本僅幾毛或一元錢)的股東,都可不費吹灰之力讓財富“點石成金”增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數據顯示,233家創業板企業上市後造就的億萬級富翁達到717個,230多個創業板的董事長因為上市,其持股的市值平均達到11個億。在很短時間裡就將大多數投資者的辛苦錢轉移到少數人的手裡,如此強悍的劫貧濟富力度和財富聚集效應,成了中國股市的一大怪象。
“三高”現象是我國新股發行機制以及國民投資理念下的特殊現象,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弊大於利。高發行價上市企業身後是企業、保薦人、機構投資者、資金掮客等層層糾結的利益關係。很多投行做IPO項目的時候,發行方往往直接就會問競標的保薦人能否發到“40倍甚至50倍”的發行市盈率,直接給定公司要求的市盈率。其次,在現有募集資金的需求上,保薦人對超募部分往往是額外收費,比如基礎募集部分保薦費率往往為1%-4%,超募部分有些甚至能達到10%-15%。 豐厚的利益,自然有推高發行價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