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經濟發展是一個技術革新和結構轉型的動態過程。經濟發展思想則是內生於探索穩定增長策略的過程。本書為研究經濟結構轉型的決定因素提供了一個新古典的研究方法,並提出了經濟發展政策的新見解。在經濟發展的每個階段,市場都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基礎機制,然而經濟發展作為一個動態過程需要經歷結構的調整,包括產業升級、多元化及配套的軟硬體設施的改進。這一升級和改進的過程需要與巨大的公司交易成本外部性及資本投資回報相協調。所以,除了有效的市場機制,政府應該在結構轉型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本書為支持以上理論提供了實證經驗,並為改革的實踐者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政策建議。章節目錄
導論
1 新結構經濟學:反思發展問題的一個理論框架
2 增長報告與新結構經濟學
3 增長甄別與因勢利導:政府在動態結構變化中的作用
4 增長甄別與因勢利導框架的套用:奈及利亞的案例
5 金融結構與經濟發展
6 發展戰略、制度與經濟績效
7 結束語:通向開發中國家工業化黃金時代之路
作者簡介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1994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升格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並擔任主任一職。2008年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成為開發中國家擔此要職的第一人。2012年6月世界銀行任期屆滿,回到北大繼續教學研究工作。
林毅夫現任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在國內外多個有關發展政策、科技和環境的委員會、領導小組兼職。
林毅夫於1986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膺選為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並獲得法國奧佛涅大學、美國福特漢姆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書評
這部絕佳的文集,來自經濟發展領域一位世界級的傑出專家。他參與塑造了一股新興思潮,並將其推進實施:為什麼近幾十年來一些國家蓬勃發展,而另一些則逐步衰落?林毅夫關注的那些國家,在六十年前經濟還較為落後;但對於已開發國家未來的繁榮前景,他的分析同樣提供了非常強的啟示。他的風格冷靜而樸實,這反而使得文章在整體上更加生動並具有啟發性。
――帕爾塔・達斯古普塔爵士,劍橋大學拉姆齊經濟學講席教授
《新結構經濟學》是一部真正重要且富有雄心的作品。在一些著名學者的幫助下,林毅夫針對經濟成長、產業多元化和發展,成功地描述了其複雜的微觀動態結構。他還成功地說明了,作為投資者、監管者、經濟活動和預期的協調者以及指導者,政府所扮演的重要的補充性角色。所有這一切論述均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而後者本身又處於大規模的結構性變化中。本書將成為全球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參考,在開發中國家是如此,在已開發國家中也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麥可・斯賓塞,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伯克利講席教授,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世界銀行一直致力於實現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在這部傑出的著作中,其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設立了一個讓這個夢想成為現實的經濟路線圖。他認為,中國的成功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取得;並明確有力地說明了哪些結構性轉型是必需的,政府能夠而且必須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本書將成為重新思考發展問題的一座里程碑。此前多年,“華盛頓共識”引導著“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國際開發機構;如今其已喪失信譽,而本書則提供了一個替代。林毅夫的觀點已經激起了討論和爭辯,這本書的貢獻,將確保他的觀點在發展政策的反思中繼續成為焦點。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哥倫比亞大學校級講席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其它
自嚴復於1902年翻譯出版了斯密的《國富論》,西方經濟學傳入中國已經走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這個世紀的第一個五十年,是翻譯引進的五十年,嚴復等老一輩翻譯家將西方經濟學思想引入中國,使國人對“經世濟民”這一古老的辭彙有了新的見解。第二個五十年,是探索嘗試的五十年,戰後的廣大開發中國家試圖以先進的西方經濟學思想來指導本國的經濟建設,卻往往犧牲了一代人的福祉而慘澹收場。進入新的世紀,改革開放獲得巨大成就的中國已經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一駕火車頭,這些新的經濟發展理論,將為指導廣大開發中國家擺脫貧困、走向繁榮作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林毅夫教授的這部新作,正是開啟這一新紀元的劃時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