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2月1日)
叢書名: 現代企業經濟學譯叢
平裝: 458頁
開本: 16開
ISBN: 701005374X
條形碼: 9787010053745
尺寸: 26 x 18.5 x 1.8 cm
重量: 762 g
作者簡介
作者:(英)馬丁·利克特
馬丁·利克特:英國白金漢大學經濟組織學教授。畢業於英格蘭泰恩河畔的紐卡斯爾大學,1980年在約克大學獲博士學位。1970年任教於白金漢大學,曾任白金漢大學商學院院長,現任英國白金漢大學人文學院院長。1991—1992年間,他曾任英國國家經濟發展辦公室經濟委員,現任英國經濟事務學會理事長,還是國際諮詢理事會主席。
馬丁·利克特教授的專業領域是經濟組織學和公共效用管制。在專業雜誌上發表過多篇有關企業理論、公共財政、新制度經濟學以及房地產政策的文章。著有《企業經濟學》、《英國經濟評論》、《企業組織:國際商務前景》等書。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不完全信息和交易困難為基本出發點,以古典經濟學思想為主要基礎,對經濟組織的結構和契約關係進行了全面、透徹的分析和闡述。對經濟學的理論學派和概念,諸如交易成本理論、產權理論、委託、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以及演化理論和奧地利學派的理論等,進行7詳細介紹和比較分析。除了對不同企業組織類型進行分析外,作者在第三版中還增加7有關公共政策的論述。本書概念、理論全面,透徹,適於教學使用。適合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管理學專業研究生,以及MBA、EMBA學生作為學習企業經濟學、企業理論、管理經濟學等課程的教材。此外,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本書也可作為一本全面了解企業理論知識的參考書。
最近幾十年來,經濟學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焦點就是探討經濟組織為什麼會具有不同的結構和特徵。本書以不完全信息和交易困難為基本出發點,以新古典經濟學思想為主要基礎,對經濟組織的結構和契約關係進行了全面、透徹的分析和闡述。對經濟學的理論學派和概念,諸如交易成本理論、產權理論、委託一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以及演化理論和奧地利學派的理論等,進行了詳細介紹和比較分析。除了對不同企業組織類型進行分析外,作者在第三版中還增加了有關公共政策的論述。本書概念、理論全面,透徹,適於教學使用。
媒體評論
書評
最近幾十年來,經濟學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焦點是探討經濟組織為什麼
會具有不同結構和特徵的一系列理論框架。馬丁·利克特這本《企業經濟學
》是理解這一框架中諸如不對稱信息、交易成本等有趣話題再好不過的書了
。強烈推薦!
——J.H.Pencavel,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
馬丁·利克特成功地重新修訂了本書,在原有版本基礎上增加了東西方
的私有化政策等熱門話題,並以簡明易懂的語言闡述了產權理論的微觀基礎
。它全面、清晰地介紹了現代制度經濟學——是市場上同類書中最好的一本
。
——Rudolf Richter,德國薩爾大學經濟學教授
目錄
兩種現代企業理論比較分析(代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第一版序
英文版第二版序
英文版第三版序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第1章 交易利得
1.1 生產與企業
1.2 稀缺性
1.3 配置問題
1.4 再次立約及分配問題
1.5 市場“試錯”過程
1.6 均衡方法
1.7 制度與信息
1.8 制度與履約
1.9 結論
第2章 交易成本
2.1 交易過程
2.2 契約和信息
2.3 解決交易成本的制度對策
2.4 結論
附錄
第3章 企業家
3.1 引言
3.2 不同的企業家觀點
3.3 企業家和企業
附 錄
第4章 產權
4.1 引言
4.2 產權的類型
4.3 產權的發展
4.4 團隊生產與古典資本主義企業
4.5 可選擇的產權結構
4.6 產權與企業的管理理論
4.7 企業的產權與交易成本方法
4.8 企業家與產權
4.9 結論
附錄:剩餘控制權的分配
第5章 委託與代理
5.1 引言
5.2 可觀測性與佃農理論
5.3 風險分擔
5.4 努力激勵
5.5 信息
5.6 激勵性契約的案例
5.7 監督團隊成員的努力
5.8 激勵性契約與企業
5.9 結論
附錄:馮·紐曼一摩根斯坦關於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選擇公理
第二部分 經濟組織的結構
第6章 層級制度
6.1 引言
6.2 計件工資與計時工資
6.3 監督者的作用
6.4 契約與逆向選擇:甄別機制
6.5 道德風險、懲罰與工資支付
6.6 等級排列競賽
6.7 異質性交易
6.8 尋租、企業家精神與機會主義
6.9 作為治理機制的企業
6.10 日本企業
6.11 結論
附 錄
第7章 一體化和看得見的手
7.1 商業企業的多樣性
7.2 戰略與結構
7.3 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
7.4 一體化、複雜性和環境的不確定性
7.5 一體化、內部化和市場失靈
7.6 一體化與創新
7.7 結論
第8章 公司治理1:管理者激勵
8.1 誰控制著股份公司
8.2 公司控制的四種觀點
8.3 公司治理中的委託一代理問題
8.4 管理者激勵契約
8.5 監督管理者
8.6 經理人市場
8.7 產品市場
8.8 結論
第9章 公司治理2:接管與資本結構
9.1 企業家與接管
9.2 接管與搭便車行為
9.3 少數股東和接管
9.4 敲竹槓、違約和接管
9.5 逆向選擇、短期行為和接管
9.6 道德風險、監督成本和接管
9.7 接管和資本市場效率
9.8 對敵意接管的防禦手段
9.9 接管是否促進了經濟效率
9.10 資本結構和公司治理
9.1l 公司治理——銀行系統與市場系統之比較
9.12 結論
第10章 利潤分享、合作社和互助企業
10.1 剩餘索取權和公司治理
10.2 委託一代理理論和利潤分享
10.3 利潤分享和契約的不完全性
10.4 投資決策問題
10.5 團隊的規模
10.6 勞動一資本合夥型企業
10.7 同儕壓力的作用
10.8 零售合作社
10.9 銷售和供應合作社
10.10 互助企業
10.1l 利益相關分析
10.12 結論
第11章 非營利企業和慈善機構
11.1 非營利企業
11.2 治理問題與非營利企業
11.3 非營利企業存在的原理
11.4 非營利企業的例子
11.5 官僚機構
11.6 結論
第12章 演化與經濟組織
12.1 理論方法的多樣性
12.2 企業的資源
12.3 經濟學的演化
12.4 演化和效率
12.5 結論
第三部分 公共政策和經濟組織
第13章 經濟組織和政府的作用
13.1 引言
13.2 新古典傳統
13.3 新制度經濟學和公共政策
13.4 公共利益理論
13.5 對政策的公共利益方法的反思
13.6 結論
第14章 私有企業與公有企業:企業的所有權
14.1 引言
14.2 一些歷史背景
14.3 公有企業與私有企業
14.4 “混合經濟”中的私有化過程
14.5 私有化的政策困境
14.6 大規模私有化
14.7 私有化的影響
14.8 結論
第15章 經濟管制與企業結構
15.1 引言
15.2 “自然”壟斷問題
15.3 組織結構與競爭
15.4 公用事業的管制
15.5 特許
15.6 自然壟斷網路的控制——組織模型的一個總結
15.7 取消管制
15.8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