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業科學

新疆農業科學

《新疆農業科學》創刊於1958年,月刊,是由新疆農業科學院主管,新疆農業科學院、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農學會主辦的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 據2019年2月編輯部官網顯示,《新疆農業科學》編委會有42名委員,其中高級編委2人。 據2019年2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新疆農業科學》共出版文獻11911篇、總被下載994638次、總被引41811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755、(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21。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新疆農業科學簡報》創刊。

1959年,更名為《新疆農業科學》,為月刊。

1973年,更名為《新疆農業科技》,為雙月刊。

1974年,刊期變為季刊。

1978年,恢復《新疆農業科學》刊名,為雙月刊。

2008—2010年,連續獲得新疆科協科技期刊資助項目。

2010年,刊期改為月刊。

2011年9月,《新疆農業科學》在新疆農業自然科學期刊中實現了CNKI優先數字出版。

2014年12月,正式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新疆農業科學》主要刊登作物育種與栽培、植物保護、土壤肥料、園藝特產、林業、農業機械、農田水利、畜牧獸醫水產、生物技術、資源環境、生命科學等科技論文和研究報告,突出報導新疆農業的科技成果與先進技術。

該刊設有作物育種與栽培、植物保護、土壤肥料、園藝特產、林業、畜牧業、生物技術等欄目。

人員編制

據2019年2月編輯部官網顯示,《新疆農業科學》編委會有42名委員,其中高級編委2人,設主任1人、副主任5人、主編1人、常務副主編1人、副主編1人。

《新疆農業科學》編委會委員
職務姓名
高級編委吳明珠(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守仁(中國工程院院士)
編委馬祁馬建榮王煒王曉東王登元王新勇孔慶平
向本春盧春生艾力·斯木吐拉葉凱劉守仁劉建朱進忠
張平張巨松鐵木爾·吐爾遜張富春張愛民張淳陳彤
杜永臣杜偉克熱木·伊力李建貴李疆楊海燕趙奇
阿不來提·阿不都熱依木阿合買提·買買提吳明珠吳新元侍克斌姚剛
張利莉蔣平安塔西甫拉提·特依拜董新光雒秋江潘存德戴健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9年2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新疆農業科學》共出版文獻11911篇。

收錄情況

截至2017年8月,《新疆農業科學》被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大英國協農業與生物文摘資料庫(CABI)、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Nat.Sci.)、英國《動物學記錄》(ZR)和中國CSCD、CJCR、CAS-OAJ等中國國內外45家知名資料庫、開放存取平台及檢索刊物收錄。

《新疆農業科學》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國農業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影響因子

據2019年2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新疆農業科學》總被下載994638次、總被引41811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755、(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21。

榮譽表彰

1991、1993、1999、2003、2005、2007和2010年,《新疆農業科學》7次獲新疆科技期刊質量評比一等獎。

1997,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1999、2004、2005、2008、2010年,獲首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新疆期刊獎。

2003年,獲評首批《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

2009年,由《新疆農業科學》編輯部主持的科技期刊研究項目獲得自治區科技成果。

2010年,《新疆農業科學》主持項目“新疆科技期刊創新辦刊模式、運行機制及評價指標體系”獲新疆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011年6月,在第二屆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評選中,入選中國學術核心期刊(A),在農業類43種全國核心期刊中排第31位,位於中國國內省級農業科學類刊物之首。

2012年,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繁榮農業科學、促進農業生產。

投稿指南

論文包括: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結論。論文內容必須具有科學性、先進性、論點明確、論據可靠、論證有力、條理清晰、文字精練、名詞及術語使用規範。字數要求:研究報告及專題論文8000~10000字左右。

來稿註明科研項目來源,並附課題編號。凡涉及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者,提供獲獎證書和成果鑑定證書複印件。

署名人數和順序由項目主持人確定。在論文首頁作者後要標明工作單位,省,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在首頁地腳還請標出基金項目和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簡介,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電話(含手機)、電子信箱等。

該刊採用結構式摘要,即在摘要中加注引導詞【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並在其後寫出相應的內容。以中文發表的論文在首頁應加上英文題目、作者、通訊地址、摘要和關鍵字。內文中的圖表、照片加英文注釋。中文摘要(字數一般在250~300字)和關鍵字(3~8個),中圖分類號,英文摘要內容應對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作者工作單位譯名、摘要正文和關鍵字。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並符合英語語法規範。出現中國人名、地名時,一律用漢語拼音標出。若用英文發表論文,則還應在首頁列出相應的中文題目、作者工作單位、摘要和關鍵字,內文中圖、表、照片加上對應的中文注釋。研究生論文署導師姓名的需有導師簽字及推薦信。

論文引言部分加注引導詞【研究意義】、【前人研究進展】、【本研究切入點】、【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並在其後寫出相應的內容。論文中的外文、符號等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外文字及縮寫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現的應有中文對照。上、下角標的字母、數碼和符號等位置高低要分明。

圖、表要做到與論文內容緊密聯繫,互為補充。要求線條清晰,使用黑白色,橫縱坐標軸值須中英文對照,小五號,宋體,數字、字母Times New Roman格式。

參考文獻須含近幾年的資料,並按引用先後順序編排(中文參考文獻帶有英文翻譯,即中英文對照)。

該刊可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要徵得作者許可,如作者不同意對文稿修改,在投稿時說明。不願被各類資料庫、光碟及優先數字出版系統收錄者,在來稿時聲明。該刊對來稿將做適當處理,論文文責自負,涉及國家機密法規的內容作者要妥善處理。勿一稿兩投,來稿一經刊用後即致稿酬,並贈送當期期刊。

投稿通過該刊電子信箱投遞,來稿先由編輯部初審,並將初審意見及時反饋作者,初審後的稿件將由專家複審,複審意見也將及時反饋給作者,所有接受稿件最後由主編終審定稿。凡論文中有圖件,作者要同時提供圖片格式(GIF或JPT)。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編委會主任陳彤
編委會副主任雒秋江、戴健、鐵木爾·吐爾遜、杜偉、馬祁
主編陳彤
常務副主編馬建榮
副主編張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