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呼圖壁縣石門子古墓葬

新疆呼圖壁縣石門子古墓葬

石門水庫位於呼圖壁縣城西南約80公里的天山山谷之中,這批似為古代墓葬的石堆或石圈主要分布在呼圖壁河的西岸,少量分布在呼圖壁河的東岸,其中6座大型石堆的高度在1.5米以上,直徑在20米以上;多數石堆或石圈的直徑在5-10米左右,高度為0.5米上下。在這次發掘中,考古隊共發掘疑似古代墓葬的石堆或石圈56座。其中有墓室、或見人骨、或出隨葬品,可以確定為古代墓葬的為35座。其餘21座石堆和石圈揭去填土,距地表深約二十厘米上下就見生土,不見無墓室,在封堆或填土中也不見人骨和隨葬品,應該不是墓葬,是否為祭祀堆或祭祀圈,還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在新疆呼圖壁縣石門子水電工程建設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昌吉回族自治州文物局、呼圖壁縣文物管理所合作,於2008年7月11日至7月30日對石門子水電工程施工區和淹沒區涉及的古代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石門水庫位於呼圖壁縣城西南約80公里的天山山谷之中,這批似為古代墓葬的石堆或石圈主要分布在呼圖壁河的西岸,少量分布在呼圖壁河的東岸,其中6座大型石堆的高度在1.5米以上,直徑在20米以上;多數石堆或石圈的直徑在5-10米左右,高度為0.5米上下。在這次發掘中,考古隊共發掘疑似古代墓葬的石堆或石圈56座。其中有墓室、或見人骨、或出隨葬品,可以確定為古代墓葬的為35座。其餘21座石堆和石圈揭去填土,距地表深約二十厘米上下就見生土,不見無墓室,在封堆或填土中也不見人骨和隨葬品,應該不是墓葬,是否為祭祀堆或祭祀圈,還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經初步整理和分析這批田野考古發掘資料,這批墓葬的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收穫大致如下:

1、墓葬地面標誌:經我們實地調查,在石門水庫庫區,沿呼圖壁河兩岸的一、二級台地上分布著近百座由卵石夾土堆積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堆,較大的封堆頂部都明顯凹陷;少量是在地表用卵石圍成的石圈。發掘證明,分布在這一地區的多數石堆或石圈是古代墓葬。

2、墓室形制:大致可分為四種,依數量多少,主要是土坑豎穴墓室(13座)和石室墓室(11座),少量為石棺墓室(4座)石圍墓室(2座);還有5座無墓室。

土坑豎穴墓室,大多呈橢圓形,墓壁為戈壁礫石或黃土層。

石室墓室,大多呈橢圓形,緊貼戈壁礫石墓壁用卵石壘砌墓室,墓底不鋪卵石,墓室內也填大小卵石,人骨架就在卵石層下。

石棺墓室,呈不規則長方形,緊貼戈壁礫石墓壁立片狀石板,墓底不鋪石板,有的墓口也蓋石板。

石圍墓室,地表為圓形石圈,石圈內填土深約30厘米以下用卵石壘砌高約半米左右的方形石圍,石圍底部不鋪石,人骨架和隨葬品就在石圍底部。

無墓室墓葬,封堆底部不見墓室,在封堆填土中見少量人骨或牲畜骨或銅馬飾件、陶片等,這種現象可能二次葬的表現。

3、葬式:發掘的6座大型石堆墓及少量小型石堆墓均被盜掘,在墓室填土中僅見零星人骨或陶片,因此,初葬時的葬式已不明。未被盜掘的墓葬主要是仰身直肢葬、頭向朝西;部分下肢呈直肢狀、上軀零亂,似為遷葬;個別為側身屈肢、頭朝東;封堆中見人骨的視為二次葬。葬式既有單人葬,也有雙人合葬,有的還是上下疊壓。

4、隨葬品:這批墓葬多數墓中都不見隨葬品,初步統計有隨葬品的墓葬不到10座(包括被盜墓填土中的陶片等),在未被盜擾的個別墓葬中出土有青銅刀、青銅劍、青銅鏃、素麵銅鏡、銅馬飾件、骨鏃、骨錐、骨針、彩陶罐、素麵陶罐、

圓形石磨盤、小磨刀石等文物,個別墓中隨葬羊頭或狗頭、或馬、牛骨、羊矩骨等。其中銅鏡為中原漢式風格,而銅刀和銅劍的造型均與北方草原遊牧民族考古文化所出相似。

5、時代及與相關文化的關係

墓葬的地表特徵――石堆或石圈,石室或石圍墓室的結構、形狀與鄰近的烏魯木齊後峽大西溝墓地類同,隨葬品中的少量陶器的器形和彩陶的紋樣都與周邊地區的考古發現有相似之處,墓中出土的銅刀、銅劍和銅鏃的基本形制均與新疆及內蒙古等地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考古發現一致。據此推斷,位於河岸一級台地上的豎穴土坑墓、石室和石棺墓的年代大致在相當於中原王朝的春秋戰國時期(距今2700--2200年之間);位於河岸二級台地上的個別墓葬(石圈石圍墓)葬式為屈肢葬,隨葬有平底缸形陶罐,葬俗及隨葬陶器的器形與河岸一級台地墓葬的發現有別,而與已經發掘的塔城市衛生學校墓葬的形制和陶器器形十分相近,很可能也是與安德羅諾沃文化有關的一種新資料,如是,這類發現的年代要早到距今三千年以前。因這種墓葬只發掘了兩座,缸形陶罐只出了一件,這一認識還有待今後對這一台地墓葬的進一步發掘來驗證。

這批墓葬大多不見隨葬品,個別墓中隨葬羊頭或狗頭及牛馬骨,陶器很少,未經擾亂的兩座墓中隨葬銅刀、銅劍和銅鏃,這都是遊牧狩獵生活的真實寫照,墓地所在的山谷,源於天山雪水的呼圖壁河順山谷北下,庫區兩岸地勢開闊平坦,水豐草茂,迄今仍是牧羊人放牧所在。從地理環境和隨葬文物分析,這批墓葬主人的經濟生活方式應該是以遊牧狩獵為主,它應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古代遊牧民族的遺存。

這次考古工作是配合石門水電工程進行的,主要是在施工區和淹沒區進行發掘,規模不大,發掘墓葬數量有限,出土文物也不多,但對呼圖壁地區而言卻是一批新的考古資料。對探索和研究呼圖壁與周邊地區乃至天山以北地帶的遊牧民族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為此,我們希望在今後的水庫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對淹沒區以外古代墓葬的保護,施工中如發現墓葬遺蹟要及時通知文物部門作搶救性清理髮掘。(張玉忠 佟文康 艾克拜爾

參考資料:中國文物信息網

http://www.ccrnews.com.cn/100027/100028/100034/22495.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