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客家語

新界客家語,亦可稱香港客家語,民間則稱新界客家話,曾是香港新界原住民(本地族群)語言使用人數中最多的一種,如今香港新界的原住民(包括客家人、圍頭人)大多改說粵語廣州話。 新界客家屬客家語粵台片新惠小片 ,與主流客家語基本無異,可與梅縣話、惠陽話、四縣腔等基本互通。

歷史

新界客家人是香港原住民的主要族群之一,亦是最早來到香港的“主人”之一,之所以不自冠以“本地人”的頭銜,只是客家的習慣問題。

新界客家人主要居住於新界,以及九龍土地較貧瘠的地方。過去由於客家人與本地人(圍頭人)族群界線明顯,因此客家語保存得十分完好,沒有被周邊方言同化。客家語人口大抵與客家人數量相當,根據劉鎮發的研究,1911年香港有15.1%為客家人,戰後因大批難民湧入香港,客家人占人口比例下降,因此至1966年估計只有6%至12%香港人口會客家語,當時新界依然有十分完整的客家語社區。

香港的客家語曾有基督教巴色會建立的客家語教會使用,並曾以拉丁拼音方式出版客家語版《聖經》,但流行範圍不廣。此外於1970年代及之前香港電台的新聞報告及天氣報告在廣東話廣播後都會加插客家語版本,以方便不黯粵語的新界人口。到了80年代,新界客家人逐漸放棄使用客家語,當時的小孩子開始不會客家語。到了1990年代,香港的客家人跟孫子溝通的語言,十居其九都採用了廣府話。客家語在香港的消亡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

現狀

香港在20世紀70年代經濟起飛以後,客家語基本上從香港的傳媒和公共場合絕跡,以致人們錯誤地認為香港從來沒有存在過客家語。

現今能使用新界客家語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會定期聚在一起,通過唱山歌的方式勾起熟悉的記憶。年輕的客家後代,也有部分通過學習客家山歌等形式,重新了解祖輩使用的語言。

語音特點

新界客家語屬客家語新惠片,與廣東深圳、惠陽、惠東的客家語(惠陽話)高度接近,與其它主流客家語都可以互通,例如梅縣話、台灣四縣腔等。

1960世紀以來,在廣東的客家地區有大批人員移居香港,他們帶來了廣東本地的客家語。大多數移民的客家語和新界客家語可以互通。

分布

當今新界客家語,主要分布在新界大埔、元朗、上水等鄉鎮 。

保護行動

為了保護香港客家語在內的香港本土語言,由多位熱心於保育及關注香港本土語言的社會人士設立 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Association for Conversation of Hong Kong Indigenous Languages),劉鎮發擔任首任會長。該協會設有新界客家語等的網上發音字典,並致力於保育客家語和圍頭話在內的香港本土語言,同時促進其他消失中的語言的保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