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甸林場

新甸林場位於賓縣東部,坐落在松花江南岸,隸屬於賓縣林業局。

新甸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新甸林場位於賓縣東部,坐落在松花江南岸,場址在新甸鎮內,距賓縣縣城35公里,隸屬於賓縣林業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7º52′30″— 127º59′38″ ,北緯45º50′43″— 45º53′38″。林場東與賓縣勝利林場毗鄰,西、南與農業區相連,北與木蘭縣隔江相望。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長白山系張廣才嶺西坡,大部分為低山丘陵,農林交錯,施業區內坡度較緩,平均坡度5度—25度,最大坡度30度,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形升降趨勢,最高海拔620米,最低海拔105米,平均海拔300米。
水系: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松花江由西向東流經林場北部,全長18公里,平均寬度750米,境內有賓縣八條主要河流之一的淘淇河,由南向北注入松花江,境內河流總長22公里,總流域面積216平方公里。
氣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回暖快、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潮濕,雨量集中;秋季降溫急劇,多早霜;冬季漫長,乾燥寒冷。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9.1℃,極端最低氣溫-38.6℃,平均氣溫4.3℃。年無霜期平均130天,結凍期長達5個月左右,全年日照2732小時,年≥10℃積溫平均2800℃,年平均降水量511.9毫米。
土壤:受地形、地貌的影響,林場的土壤類型也隨著地形呈規律性的變化。劃為2個土類,主要為暗棕壤土類中的典型暗棕壤。
植被:屬於小興安嶺——老爺嶺植物區,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植物亞區。現有森林群落以針葉人工林為主,以柞樹、山楊、椴樹、榆樹、色樹為輔,灌木和藤本植物有毛榛子、胡枝子、刺五加、山葡萄、五味子等。草本植物常見的有毛緣苔草、烏蘇里苔草、蕨類等;菌類有松蘑、榛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野兔、山雞、飛龍、野鴨等。
社會經濟狀況
林場現有職工36人,其中幹部4人,技術人員3人。固定資產26萬元,年產值14萬元。施業區內有1個鎮,12個自然屯,社會人口近2250人。各村、屯之間的大車道縱橫交錯,北靠松花江,水旱兩路交通極為方便,為林業生產及貿易往來提供了有利條件。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總經營面積1929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927公頃,其中有林地1403公頃,未成林造林地80公頃,無林地444公頃,非林業用地2公頃,苗圃地6公頃。森林總積蓄10759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3.6%。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238公頃,總蓄積642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17%和6.0%。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樹林面積135公頃,蓄積422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56.7%和65.7%;闊葉混交林面積103公頃,蓄積220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43.3%和34.3%。人工林面積1165公頃,蓄積10117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83%和94%。主要林分類型有樟子松林面積402公頃,蓄積4423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34.5%和43.7%;落葉松林面積132公頃,蓄積815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1.3%和8%;針葉混交林面積545公頃,蓄積4678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46.8%和46.2%;針闊混交林面積80公頃,蓄積196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6.9%和1.9%;珍貴硬闊混交林1公頃,蓄積50立方米;經濟林面積5公頃。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1927公頃,占林業用地100%。其中重點公益林1150公頃,占林業用地的面積的59.6%;一般公益林面積777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0.4%。
森林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63年,近40年的經營,共生產木材1200立方米,經更新造林形式的人工林1200公頃,每年育苗5公頃,產成苗60萬株,品種有樟子松、落葉松、胡枝子、各種綠化楊柳大苗等。
多種經營主要項目有中草藥種植、養殖業、運輸業、種苗基地等,年產值15萬元,利潤3萬元。
林場擁有磚木結構公用建築200平方米,安裝了電腦、電話等現代設施。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管理,科學經營,加大森林保護力度,謀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等項目。
發展項目
加快退耕還林的步伐,恢復和擴大森林後備資源。儘快培育起多林種、多樹種結構,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相協調的防護林體系。建設現代化的育苗基地,培育優質苗木、花卉。養雞、鴨等。
林場場長:張汝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