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文化圈

在今天的世界上,正如我們上面已經談到的那樣,流行的是西方文化體系。 第一部 第一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2版 (2007年1月1日)
叢書名: 東方文化叢書
平裝: 168頁
開本: 16開
ISBN: 7210034722
條形碼: 9787210034728
尺寸: 22.6 x 14.6 x 1.2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作者:(法)汪德邁 譯者:陳彥 編者:季羨林 周一良 龐朴 湯一介
汪德邁先生(法文名Léon Vandermeersch),1928年生,法國著名漢學家。1950年汪德邁先生從巴黎東方語言學院畢業,1965年他重返巴黎的整整15年中,汪德邁先生以法國遠東研究院研究員身份先後在越南西貢大學、河內博物館、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香港大學等地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1965年,汪德邁先生奉召回法國後,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傳播東亞、中國文化。1966年,汪先生奉命執教於法國南方埃克斯大學,在該校首創中文教學機構。1973年至1979年,汪先生任巴黎第七大學中文教授,主持法國這個極為重要的東亞語言與文明中心之一的工作。1979年後,汪先生任法國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直到1989年12月,他被選為法國遠東研究院院長。

內容簡介

法國著名漢學家汪德邁先生長期生活在漢文化諸域,並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對漢文化的研究上。本書便是其生活體驗和學術心得的濃縮。他將日本、朝鮮、香港、台灣、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與政治的發展放到歷史和文化的整體背景上來考察,分析了上述漢文化區域各國和各地區在歷史進程中的成敗得失,並指出現代化並非只有西化一途可走。這對於我們目前在學習和借鑑西方文化的同時,如何充分開掘傳統文化的潛力,從而建設現代中國的新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媒體評論

前言
一部人類的歷史,證明了一個事實:文化交流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前進。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國家不論大小,民族存在不論久暫,都或多或少、或前或後對人類文化寶庫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人類文化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是全世界已經不存在的和現在仍然存在的民族和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而文化交流則在其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現時,我們不能否認,流行今天世界的文化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過去幾百年中創造並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文化已經產生,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它仍需吸收、借鑑資本主義文化中有益的部分,以發展和創造出一種更高形態的社會文化。
歐美一些比較有遠見的歷史學家,比如英國的湯因比,從研究全部人類歷史中發現,一種文化或者文明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演變、衰退的過程。他們把過去的人類文化或者文明,分成了許多獨立的個體。有的個體,比如美洲的瑪雅文化,今天已經盪若雲煙,不再存在了。有的至今仍然存在,而且發展得如日中天。
一種文化或者文明,怎樣才能繼續發展,繼續前進,繼續洋溢著生氣勃勃的活力呢?關鍵是除了內因以外,外因也起重要的作用,外因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文化交流。一種文化或者文明,如果在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以後,就自我欣賞,自我感覺良好,故步自封,墨守成規,這表示,它已經失掉了生命的活力,注定要衰微或者消亡了。這是一個不可否定的基本歷史事實。
此外,根據我們的觀察,在五花八門、紛然雜呈的眾多的文化或者文明中,顯然有文化圈的存在。換句話說就是,在某一個比較廣闊的地區內,某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或者文明,由於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影響了周圍的一些國家和民族,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積之既久,就形成了這樣的文化圈。古希臘和羅馬文化、從希伯來起一直到伊斯蘭時期的閃族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在非常遼闊的地區內,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對圈內的國家產生了或大或小或強或弱的影響。這影響不是單方向的,圈內的國家間有著文化交流,圈與圈之間也有文化交流,總起來看,是一個互相學習、互相滲透的過程。
這樣四大文化圈,又約略可以分為兩大文化體系:一個是西方文化體系,指的是從希臘、羅馬一直到今天的歐美文化;一個是閃族、印度和中國的東方文化體系。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上,這兩大文化體系表現出來的情況仍然是互相學習,互相滲透,交光互影,獨立發展。這當然也是一種文化交流,是在最大的巨觀的基礎上的文化交流,而且這兩大文化體系的關係是,哪一個文化體系也不是自一開始就占據著或者永遠占據著關鍵地位、主導地位、支配地位、壟斷地位。
在今天的世界上,正如我們上面已經談到的那樣,流行的是西方文化體系。我們東方國家——在這裡,“東方”既有地理含義,也有政治含義,即所謂第三世界的國家,中國也包含在內,近幾百年以來就是向西方學習,向西方尋求真理。到了今天,世界上西方以外的哪一個國家不向西方學習?哪一個國家沒有受西方文化影響?專就中國而論,我們的衣、食、住、行,我們的文學藝術,甚至我們的風俗習慣和我們的思想意識,無不打上了西方的印記。這是一件極大的好事,不向西方學習,則無法發展我們的生產力,無法推動社會前進。這個學習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不但今天學習,明天仍然要學習,絕不能稍稍放鬆。
但是,在努力向西方學習的同時,我們的頭腦也必須清醒,我們的眼光也必須放遠。我們必須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以人類全部歷史和整個地球為背景,來觀察東西方文化的關係,這樣才能看出兩大文化體系相對消長、互相學習的關係。最近幾百年來所表現出來的情況,只代表最近幾百年的發展。前於此者,情況有所不同,後於此者,情況也將會有所不同。只有放眼觀宇宙,我們才能真正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觀察問題。我們才能真正客觀地、實事求是地了解西方文化,了解東方文化,了解中國文化。我們才能在錯綜複雜令人眼花繚亂的情況下,準確地給西方文化以應有的地位,準確地給東方文化以應有的地位,準確地確定我們文化發展的戰略部署,準確地預見我們學習西方文化的結果。
我們這一套《東方文化》叢書,顧名思義,就是想給讀者以有關東方文化的知識,幫助他們了解什麼叫東方文化?中國文化在東方文化中占什麼地位?東方文化當前的作用是什麼?衡以西方文化,東方文化的發展前景如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全國人民關心文化問題,是合乎規律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對我們在這裡提出來的這幾個問題,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答案。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出版了大量的有關文化問題其中也包括東方文化的專著和論文,汗牛充棟,車載斗量,目迷五色,花團錦簇。我們想在這一面錦上再添上幾朵鮮花,共慶昇平。對目前注意東方文化很不夠的情況,我們想加以矯正或者平衡。因為是叢書,作者很多,探討的方面也很多,觀點就可能有不一致的地方。我們認為,這是好事,而不是壞事。我們編委會對此概不干預。每個人的觀點由作者自己負責。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文章達到一定高度的學術水平,材料又翔實可靠,我們就收入叢書中。我們希望真正能做到百家爭鳴,而只有真正的百家爭鳴才能促進學術的發展。這是我們的信念,也是我們的行動方針。後記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又獨具一格,不僅對我國社會發展影響極大,而且在東亞和南亞等國(地區)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令世人矚目。
現在,古老的漢文化是否還能適應我們今天重振中華,實現現代化的需要?它究竟是一份珍貴的遺產,還是一副因襲的重擔?我們面對著它,應該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 法國著名漢學家汪德邁先生長期生活在漢文化諸域,並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對漢文化的研究上。《新漢文化圈》一書,便是其生活體驗和學術心得的濃縮。在該書中,他將日本、朝鮮、香港、台灣、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與政治的發展放到歷史和文化的整體背景上來考察,分析了上述漢文化區域各國和各地區在歷史進程中的成敗得失,並指出現代化並非只有西化一途可走。這對於我們目前在學習和借鑑西方文化的同時,如何充分開掘傳統文化的潛力,從而建設現代中國的新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為一部學術專著,自然是一家之言。為了保持其完整性,我們使譯文和原著忠實地一致。

目錄

引言 漢文化圈的昨天與今天
第一部 經濟
第一章 獨特的增長活力
第二章 相同的發展結構
第二部 政治
第三章 中日關係
第四章 朝鮮問題
第五章 中國的統一
第六章 中越危機
第三部 文化
第七章 漢字——共同的遺產
第八章 儒教社會的演化
結論 新漢文化圈的崛起
附錄 本書所引報刊、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