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本場地處贛、鄂、皖三省交界處的長江畔,屬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管轄。地處北緯29º42,東經116º09,東南北三面長江環繞,西面與江洲鎮毗連。東南面與湖口縣石鐘山、鄱陽湖大橋隔江相望,正北面與安徽省宿松縣匯口鎮一水之隔。距九江市區25公里,離江州區35公里。全場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3公里,總面積19.5平方公里。現有人口6400人,土地13000畝。下轄6個農業分場,9個場辦企事業單位。場內土地肥沃,主產棉花、油菜、大棚蔬菜,年產皮棉3萬擔,菜籽280萬斤。
建場
建場40年來,場黨委始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文明、富裕、美好、生態新洲”為奮鬥目標,帶領廣大農墾建設者,歷盡艱苦,曾三次在破堤後的廢墟上重建家園,發展經濟,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向前發展。現在全場政治經濟文化事業及職工生活水平較建場初期有可喜變化。棉花產量由低變高,農業發展後勁由弱變強,社會福利事業由差變優,社會風氣由亂變好,多次受到了省市縣三級的肯定和表彰。1990年中央農業部授予該場農業“豐收杯”獎盃和頒發“全國農墾系統陸地棉最高單產獎”證書,被列為全國優質棉基地和全省64個骨幹農墾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