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閘橋群

新河閘橋群

新河閘橋群由中閘、糍閘、北閘、下盧閘等四座閘橋組成。麻糍閘,兩孔梁式閘橋,制度精良,橋墩中間兩側做出兩道豎向閘槽,以安放木閘板;與此對應,橋面中心不施梁板,留出空隙開啟閘門,其做法古拙。橋墩兩端均做出分水尖,其上部做成類似普柏枋的線腳,之上的橋墩部位隱出柱礎、立柱及重栱結構,其栱瓣、栱眼、齊心斗等做法具有宋元建築的風格特徵。其它如中閘、北閘、下盧閘等,均為兩孔閘梁橋,建築年代略晚,細部做法也較粗放。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

新河閘橋群新河閘橋群中的麻糍閘
新河閘橋群(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
公布時間:2006年5月25日

新河閘橋群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新河鎮,新河閘橋初建於宋代,後歷代都有修建。現存四座閘橋,分別為中閘、糍閘、北閘、下盧閘,

新河閘橋群位於新河鎮南監、北閘、城北等村。它歷史悠久,始建於宋,以後至清各朝屢有修建。新河閘橋群包括麻糍閘、中閘、北閘和下盧閘四座,除中閘為3孔外,其餘的均為2孔。形制為閘正中開兩閘槽,閘墩下部做成分水尖,分水尖上疊砌石台,石台之上採用疊梁,其挑出的疊梁頭做成插拱狀。這種做法非常具有地方物色,與現存的其他古平橋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麻糍橋,其建築手法、建築比例深受木結構建築的影響,與宋代《營造法式》的形制非常吻合,顯得規整古樸。再伴之以“橋石將斷,仙人以麻粘之”的美麗傳說,使之成為到整個閘橋群的典型代表。

其中麻糍閘風格古樸,約為宋元時期遺構,麻糍閘,兩孔梁式閘橋,制度精良,橋墩中間兩側做出兩道豎向閘槽,以安放木閘板;與此對應,橋面中心不施梁板,留出空隙開啟閘門,其做法古拙。橋墩兩端均做出分水尖,其上部做成類似普柏枋的線腳,之上的橋墩部位隱出柱礎、立柱及重栱結構,其栱瓣、栱眼、齊心斗等做法具有宋元建築的風格特徵。其它如中閘、北閘、下盧閘等,均為兩孔閘梁橋,建築年代略晚,細部做法也較粗放,明清時修建。新河閘橋群雖有變改,但還是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內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其在浙江省的水利史、建築史上都有較高的地位,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構成

新河閘橋群新河閘橋群中閘風采

新河閘橋群由中閘、麻糍閘、北閘、下盧閘組成。

1、麻糍閘:位於新河鎮原高橋鄉駐地東約500米的河上,傳為朱文公建。俗傳橋石將斷,仙人以麻糍粘之。閘計兩孔,東西走向,長11.1米,寬3.7米,兩孔跨度均為4.75米,閘正中開兩閘槽。閘墩下部做成分水尖,分水尖上疊砌石台,石台之上採用疊梁,其挑出的疊梁頭做成插拱狀,並用斗承托拱狀疊梁,非常有特色。2002年8月21日,溫嶺市人民政府公布麻糍閘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下盧閘:位於新河鎮城北村瓜簍山附近,閘計兩孔,南北走向,長11.63米,寬3.45米,兩孔跨度增色為4.6米,閘正中開兩閘槽,閘墩下部做成分水尖,分水尖上疊砌石台,石台之上採用疊梁,其挑出的疊梁頭做成插拱狀。

3、北閘:位於新河鎮北閘村,據說因朱熹建六閘,此閘為北面第一閘,故名“北閘”。閘計兩孔,東西走向,長10米,寬4米,兩孔跨度均為4米,閘正中開兩閘槽。閘墩下部做成分水尖,分水尖上疊砌石台,石台之上採用疊梁,其挑出的疊梁頭做成插拱狀。

4、中閘:位於新河鎮中閘村南鑒國小後面,溫嶺市文物管理部門在橋畔所立的石碑介紹,此閘系朱熹所建的六閘之一,始建於南宋,各代重建。閘三孔,南北走向,長14.4米,寬3.8米,中孔跨度為4.9米,南北兩孔跨度均為4.8米,閘正中開兩閘槽。

歷史

新河閘橋群新河閘橋群中麻糍閘古老的橋墩
溫嶺負山瀕海,西部和西南部負山處,入河諸溪,源短流急,難以瀦蓄。東部和東南部瀕海處,河道淺窄,入海出口又受潮汐頂托,淤泥壅塞,泄流不暢。中部平原,地勢低洼,有“釜底”之稱。洪澇、乾旱災害頻繁。宋代以前,為保證農田灌溉,多築“埭”(壩)以蓄水,有“官河流徑八鄉,有支涇九百三十,埭二百”之說。築埭既多,利蓄不利排,矛盾叢生。北宋元祐間(1086-1093年),提刑羅適因地勢低洼,蓄泄不均,農無數歲之豐收,改埭為閘,創建黃望、周洋、永豐三閘,“旱則閉以蓄水,潦則開以泄水,民大稱便”。

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提舉浙東,相度濱海形勢,奏請築迂浦、金清、六閘、鮑步、長浦、蛟龍、陡南(其中迂浦、金清二閘在溫嶺境內),議修永豐、黃望、周洋三閘,第二年,西蜀句龍昌泰相繼成之。溫嶺的水利基礎由此奠定。位於新河鎮南鑒村的麻糍閘,《光緒太平續志》稱其為“朱文公建。俗傳橋石將斷,仙人以麻糍粘之。”而位於新河鎮北閘村的北閘,《溫嶺縣地名志》載其為“宋朱熹在此建六閘,因其地處北面第一閘,故名。”

日久閘口壅塞,泄水不暢或無法排泄,各朝又進行了整治修建。如元大德三年(1299年),知州韓國寶以治水為養民第一義,建周洋新閘,並修金清、永豐、黃望等閘。明洪武九年(1376年),主簿孫斌修理諸閘。二十四年(1391年)又派人築,並有增置。永樂十二年(1414年),通判陳岩加修。以後各代,屢有修建。是以閘橋遍布新河各地,形成閘橋群。新河閘橋群閘墩一般下部做成分水尖,分水尖上疊砌石台,石台之上採用疊梁,挑出的疊梁頭做成插拱狀,建築手法明顯受到木結構建築的影響,古意盎然。類似做法在省內並不多見,非常有特色,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作為從宋元至清代遺留下來的水利遺蹟,升格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既是對新河閘橋群文物價值的確認,也對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意義

新河閘橋群新河閘橋群北閘風貌
新河閘橋群保留的歷史風貌清晰可見,而且建築手法獨特,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最為獨特之處是引入了中國木結構體系中最有代表性的重要構件——斗拱。斗拱是屋頂與立柱之間的過渡構件,其中挽起如弓的短木稱“拱”,“拱”之間如盛米之斗的小方木則稱“斗”。斗拱的作用和意義,梁思成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斗拱是整棟建築物重複得最多的構件,歷來都被用作計算物料及工程體積的參考基數。到了宋代就正式成為建築的基本模數,令中國成為世界上惟一真正實施建築模數的國家。”雖說中國石建築有強烈的親木情結,但是作為閘橋來說,運用木結構體系中的斗拱,卻是很少見的。新河閘橋群卻明顯運用了斗拱結構,非常有特色。其中,麻糍閘尤為突出,其橋墩兩端均做出分水尖,之上的橋墩部位隱出柱礎、立柱、齊心斗及重拱結構,斗拱結構非常明晰。在中國建築的演變中,斗拱的變化極為顯著,具有時代的標識性。唐宋之時,斗拱碩大簡潔,具有結構作用。到了明清,日趨纖巧繁縟,結構作用減小,逐漸成為一種裝飾性的構件。而麻糍閘的斗拱雄壯樸實,具有早期宋元建築的風格特徵。盎然的古意,呼之欲出。

新河閘橋群在設計時,還注意發揮其綜合作用。新河閘橋群是閘與橋的結合,上可通道,下以通水。橋墩及橋台上分別鑿有兩條槽,以安放木閘板。它們在民間既有稱閘的,也有稱橋的,如北閘、中閘稱閘,麻糍閘就稱橋。它們不僅起到排蓄水的作用,也為兩岸交通提供了便利。

新河閘橋群在水利史建築史上便有了特殊的地位,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和較高的文物價值,也就具備了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基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