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新材料及其製備新技術實驗室是廣西科技廳首批認定的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廣西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鍾夏平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實驗室以廣西有色金屬和礦物資源的成分、結構、性能、加工製備工藝及其工業套用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領域為:結合廣西優勢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和材料工業生產需要,該實驗室確立了超細晶粉體及特種複合材料、高性能無機材料合成與製備、新型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生態環境材料製備、有色金屬材料加工、材料科學基本數據、新型功能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
(1)超細晶粉體及特種複合材料:低成本最佳化粉體原材料,將現有特種陶瓷性能大幅度最佳化;開發其開發新用途,形成更高附加值的新材料、新產品。
(2)高性能無機材料合成與製備:開展高性能新型陶瓷材料的高溫原位合成與製備、天然礦物原位合成製備高性能複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的合成製備研究。
(3)新型聚合物基複合材料:主要開展納米/聚合物複合材料、無機材料填充聚合物複合材料、纖維改性聚合物複合材料等研究。注重材料合成、結構、性能和套用之間的聯繫,在基礎和套用研究方面開展研究。
(4)生態環境材料製備:主要開展工業固體廢棄物開發利用、高性能材料的低成本製備、天然礦物在高性能新材料領域的套用等研究。
(5)材料製備基礎與材料設計:開展有色金屬的實驗相圖研究及計算相圖、特別是實用化相圖的計算工作。與國際粉末數據衍射中心合作,對發現的新相進行結構與性能的研究。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研究材料的微觀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材料進行計算設計。
(6)結構材料成型新技術:工藝基礎理論的研究與鋁加工重大關鍵產品的加工,形成精密組芯、可溶芯、最小壓差加壓等一系列專門技術。
(7)新型有色金屬功能材料及製備技術:鋅、鎂、鈦、鋯合金的微觀結構和力學行為研究、開展輕有色金屬(鋅鋁合金稀土,鋁、鎂合金)、難熔金屬(鈦、鋯金屬合金)研究。
圍繞上述方向,實驗室承擔了一批國家和自治區重大項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近年來,獲得國家973前期研究項目、國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項目子課題、國家星火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軍工課題等高級別項目近30項、省部級項目60餘項以及一大批企業橫向課題,獲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航空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要成果。發表論文6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25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5項。材料科學基本數據研究得到國際材料科學界的公認。在有色金屬和礦物加工部分領域研究方面居於國內乃至國際領先水平。已建成“有色金屬材料及其加工新技術”、“新材料及其製備技術”和“相圖相變與性能”等6個專業實驗室和1個有色金屬材料套用研究開發基地。一些項目已經實現產業化,走向市場,直接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
實驗室現有專職及兼職研究人員5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9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職稱人員24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占70%以上。形成了一支由中青年專家為主的研究隊伍。並擁有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西十百千人才、廣西優秀專家、廣西高校學科帶頭人等優秀人才。擁有“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四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二級學科碩士點。成為培養廣西材料學科人才和吸引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平台。
實驗室重視開展各種學術交流和產學研合作。實驗室主任研究基金和開放基金的投入和運作,吸納了更多的著名高校學者來實驗室工作。兩年來,實驗室設立了20多項開放基金,吸引了來自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中南大學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所的學者。實驗室主要負責人通過具體參與廣西科技發展規劃等活動,更深入地了解廣西區情。使得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定位既瞄準廣西經濟發展,又符合國家的需求,確保了實驗室科研工作在國內同學科領域中的領先地位,引導著實驗室不斷跟蹤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實驗室與多個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不少已經有了實質性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