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文名:新會陳皮製作技藝![新會陳皮製作及其產品](/img/c/1b2/nBnauM3X0UDN4MDN1EDOxAjMyMTMwIDOyIDOwADMwAzMxAzLxg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遺產級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日期:2009年10月16日
批准文號:粵府〔2009〕112號
項目類別:傳統技藝
申報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歷史淵源
新會陳皮製作技藝是新會人通過反覆的研究、實踐、從種源、採收、加工。炮製、包裝銷售的每一個細節積累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產品體系。新會作為陳皮的地道藥材產區,具備了深厚的積累。新會專門種柑取皮始於18世紀。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的《新會鄉土志》記載,新會陳皮為當時主要物產之一。在1912年前後,新會城有經營新會陳皮的專營店30間,兼營葵扇的商號五六間。當時,新會陳皮被運到上海、重慶、![新會陳皮製作技藝:採收](/img/a/4dd/nBnauM3XwQDNyEjN3EDOxAjMyMTMwIDOyIDOwADMwAzMxAzLxg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相關習俗
自古以來,新會柑農世代相傳,種植新會大紅柑,曬制新會陳皮,陳皮成了新會著名的土特產,造就了新會獨特的陳皮行業和陳皮文化。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農村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柑樹種植面積大為減少,![新會陳皮製作技藝:開皮](/img/4/d69/nBnauM3X3IjM0cDO5EDOxAjMyMTMwIDOyIDOwADMwAzMxAzLxg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技藝特點
“十年一屆基、種果用機肥。揀果考眼力,二三刀開皮。反皮看門路,曬皮趁天氣。貯皮需有道,伺理比心機”。新會人對陳皮要求細微,不僅開皮講究刀法,存皮也要有方法。果以扁身油皮方為上品,刀以![新會陳皮製作技藝:乾皮](/img/c/fd0/nBnauM3XzYzM1kzNxIDOxAjMyMTMwIDOyIDOwADMwAzMxAzLyg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產品特點
新會陳皮,又稱廣陳皮、岡州紅皮、新會柑皮、果皮,是曬於後經久貯藏的新會柑(雲香料茶枝柑)的果皮。由於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又是傳統的調味佳品,向來享有聲譽。《廣東柑桔圖譜》記述:![新會陳皮成品](/img/7/595/nBnauM3XxIzM1EDM0IDOxAjMyMTMwIDOyIDOwADMwAzMxAzLyg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陳皮入藥已有700多年歷史。《本草綱要》稱:“陳皮宜五臟,統治百病。”有理氣、健胃、祛痰、止咳等功效,歷代中醫均喜以陳皮入湯。清代醫師葉天仕的“二陳湯”特別註明要用“新會皮”;北京同仁堂選用藥料,如陳皮需廣東新會所產。中成藥川貝陳皮、蛇膽陳皮、甘草陳皮、陳皮膏、陳皮末等,均以陳皮為主要成分配製。食用方面,新會人自古以來一直用陳皮為調味料烹製各式菜餚、甜食等,形成新會獨特的陳皮食用文化。新會陳皮也是新會人用作饋贈親友的佳品。
技術規程
(一)品系和種苗。
1、品系:茶枝柑的大種油身品系、細種油身品系;
2、砧木:紅檸檬、江西紅桔、軟枝酸桔;
![新會陳皮成品](/img/9/455/nBnauM3XzQTN1MjM2IDOxAjMyMTMwIDOyIDOwADMwAzMxAzLyg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3、苗木繁殖:採用嫁接技術繁育苗木。
(二)立地條件。
地下水位深度0.7米以上、能利用潭江水灌溉的水田或坡地;土壤類型為瀦育型水稻土、赤紅壤;土壤有機質含量≥2.0g/kg;土壤pH值在5.0至7.0之間,活土層厚度宜在60cm以上。
(三)栽培管理。
1、栽植時間:春植(立春至立夏)或秋植(白露至寒露)。受鹹潮影響的圍墾地區、春旱年份宜在5月至6月雨季來臨前栽植。
2、栽植密度:每公頃栽植植株數不超過1200株。
3、園地建設:新建園前茬作物不能是柑橘。
水田種植要求深溝高畦、高墩種植,獨立建園面積不超3公頃,獨立排灌系統,每畦配寬0.6至1.2米小溝,大、小溝相通,可灌可排;坡地種植要求起低畦,低墩種植。
4、土壤管理:以有機肥和客土改良土壤。每年在夏、秋梢老熟後,新芽萌動前或采果後,中耕1至2次,每年施用石灰1至2次。
5、施肥:每年農曆的正月、5月和9月埋施有機質肥,每公頃年施用純雞屎量不少於1200公斤;產果100kg的植株,年施純氮0.8kg至1.0kg。氮、磷、鉀比例1:(0.3至0.4):(0.8至1.0)。
6、整型修剪:採用自然開心樹型。保持果園通風透光,葉果比不少於60:1。
(四)採收。
按採收加工時間分為:柑青皮、微紅皮和大紅皮。
柑青皮:農曆立秋至寒露採收;
微紅皮:農曆寒露至小雪採收;
大紅皮:農曆小雪至小寒採收。
(五)加工。
1、開皮:用正三刀法或對稱二刀法。
2、翻皮:選擇晴朗天氣,將已開好的鮮果皮置於當風、當陽處,使其自然失水萎蔫,質地變軟後翻皮,使橘白向外;
3、乾皮:
曬乾法:選擇晴朗、乾燥天氣,將已翻好的果皮置於專用曬皮容器或曬場內自然晾曬乾。
烘乾法:將翻好的果皮置於乾皮專用容器,在低溫烘房內(最高溫度不超過45℃)烘乾;
4、包裝:用透氣性好,無異味和污染的材料包裝;
5、存放。在地勢較高、自然通風、乾燥的地方,離地、離牆、離頂存放。
(六)陳化。
在保護範圍內自然條件下陳放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