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國總理府

新帝國總理府

新舊總理府共同擁有一個大中庭,在其底下即為元首地堡,希特勒從1945年至其自殺時居住於該處。 斯佩爾在其自傳中說明其新總理府的總設過程,包含清理、設計、建立、裝設,費時不足一年。 另外用來建設新府邸預定地的沃斯大街2號也遲至1937年就清理完畢。

該建築的歷史和結構

總理府的走廊
儘管如此,其仍為正式住所,當時也正在進行翻修,供希特勒所住的私人樓層也被稱作元首寓所(Führer apartment)。新舊總理府共同擁有一個大中庭,在其底下即為元首地堡,希特勒從1945年至其自殺時居住於該處。斯佩爾在其自傳中說明其新總理府的總設過程,包含清理、設計、建立、裝設,費時不足一年。但事實上,在1935年就完成初步規劃和設計工作。另外用來建設新府邸預定地的沃斯大街2號也遲至1937年就清理完畢。

建造

新帝國總理府結構
希特勒指定沃斯大街的北側,並要求斯佩爾建立“使民眾印象深刻”的高大外牆及大廳。希特勒並未限定建設花費的開支。要求在明年的一月前完成以期新總理府舉辦外交接待會。超過四千名工人輪班,以二十四小時日以繼夜。該巨大建設較預定已提早48小時,該計畫使斯佩爾獲得好組織者的名聲,並受到希特勒的喜愛,在之後被任命裝備與軍火部長及戰時義務勞動負責人。建設成本最後超過九千萬馬克,超過今日的10億美元。
戰後阿爾伯特施佩爾回憶說,當總理府竣工時希特勒覺得這還不夠輝煌,他計畫使用這座總理府10到12年,然後將它留給赫斯,然後在國會旁動物園旁邊建造一座規模更大的元首宮,這座未來的宮殿應該大的足以容納300到400名僕人前後排成隊。

戰後情況

新總理府在柏林戰役受損嚴重,在戰後被蘇軍摧毀。而其西半部則位於柏林圍牆的“死亡地帶”,在1980年代才有公寓建築及幼稚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