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7師

新四軍第7師是抗日戰爭時期,開闢和堅持皖江地區抗日鬥爭的主力部隊。第 7師成立後,迅速發動民眾,擴大人民武裝,積極開展抗日鬥爭,擊退日偽軍多次“掃蕩”、“清鄉”。

正文

抗日戰爭時期,開闢和堅持皖江地區抗日鬥爭的主力部隊。它是由新四軍第 3支隊、皖南事變時新四軍突圍部隊和地方武裝各一部發展起來的。
1941年 1月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統一整編新四軍時,將原第3支隊挺進團、無為游擊縱隊、皖南突圍部隊和部分地方武裝編成第7師。張鼎丞任師長(未到任),曾希聖任政治委員,李志高任參謀長(後為孫仲德),何偉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9旅、挺進團等,全師共3000餘人。同年冬,傅秋濤任副師長。第 7師成立後,迅速發動民眾,擴大人民武裝,積極開展抗日鬥爭,擊退日偽軍多次“掃蕩”、“清鄉”。到1942年春,發展了銅陵、繁昌地區,含山、和縣地區,桐城、懷寧、潛山地區,望江、太湖、宿松地區,廬江、舒城地區等抗日根據地或游擊區。
1943年春,第7師兼皖江軍區,部隊改編為含和、皖南、沿江、巢湖4個支隊和1個獨立團。3~4月,採用集中與分散、內線和外線相結合的戰法,粉碎日偽軍兩次近萬人的大“掃蕩”。同年秋,日偽軍從黃姑閘、盛家橋等地撤走,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巢縣、無為根據地。譚希林率第2師第16團(劃歸第7師建制,譚任代師長)及時趕到,合力反擊,挫敗國民黨頑固派軍隊 5個團的進攻。
1944年,開展整風運動,進行軍政訓練。是年秋,在黃姑閘、關河、周家大山、沐家集等地多次擊退敵人進犯,並配合第2師勝利進行反頑作戰。1945年2月,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共 6個團聯合進攻銅陵、繁昌根據地,第7師英勇阻擊,乘勝攻克水龍山、六里丁等據點。4月,第3師獨立旅劃歸第7師指揮,增強了皖江地區的戰鬥力量。5月,為適應鬥爭形勢需要,以沿江支隊為基礎,與原第 2師第16團合編為第19旅,另將沿江獨立團和部分地方武裝,新組建沿江支隊。大反攻後,攻克無為縣城、運漕、望城崗、陶廠、雍家鎮和繁昌縣的中分徐等城鎮40餘處,並一度攻入蕪湖市區,殲敵近萬人。同年秋,獨立旅歸建,第7師免兼皖江軍區。10月,第7師奉命撤離皖江地區,部隊編為第19、第20、第21旅,北調山東參加解放戰爭,後改為華東野戰軍第 7縱隊。
第7師在抗日戰爭中,共殲日偽軍2萬餘人。到大反攻前,主力部隊發展到2萬多人,地方武裝7000多人,勝利地完成了發展皖中,堅持皖南、皖西敵後抗日鬥爭的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