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記

新傳記是傳記文學的新方向,用以區別以往傳記文學。傳記文學,從中國古代的《史記》到現在層出不窮的名人自傳,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而其形式內容,依然無法脫出俗套。

名詞起源

在一篇針對哈羅德·尼克爾森(Harold Nicolson)的傳記《某些人》(some people)的評論中,維吉尼亞·伍爾芙首次使用到“新傳記”一詞。《某些人》以半虛半實的故事和經歷回憶了作者認識的某些人,儘管這種虛實結合體現了“新”的一方面,但評論家一般認為,伍爾芙主要看重的“新”是其承襲了里頓·斯特拉奇的《維多利亞名人傳》中的傳記套路,即以諷刺和揭短為主的傳記模式。

名詞定義

新傳記是傳記文學的新方向,用以區別以往傳記文學。傳記文學,從中國古代的《史記》到現在層出不窮的名人自傳,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而其形式內容,依然無法脫出俗套。無論是自傳還是別人給做傳,傳主在傳記里呈現給讀者的一般都是其光明面而很少提及傳主的私生活,在國外的傳記文學中更是如此,而20世紀初,英國傳記文學家裡頓·斯特拉奇在其傳記《維多利亞名人傳》當中以八卦記者的口吻,記錄了維多利亞時期的多個名人的私生活和其陰暗面,該傳記以極度挖苦和諷刺的筆法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傳記形式,評論家稱之為“新傳記”。

研究歷程

西方關於“新傳記”的文學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1. “新傳記”的流行階段——確立斯特拉奇和其新傳記的價值;2.上世紀50-60年代——模仿“新傳記”的出現與興起;3.上世紀60年代之後——將“新傳記”放入文學史進行研究。
第一階段的相關研究著作有:伍爾芙的文章《傳記的藝術》,《新傳記》和《現代小說》,尼克爾森的《英國專輯發展史》(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Biography,1927)以及法國作家莫羅亞的《傳記面面觀》(Aspects of Biography, 1928)。
第二階段的相關研究著作有:美國學者桑德斯(Charles Sanders)的評傳《里頓·斯特拉奇:思想與藝術》(Lytton Strachey: his mind and art,1957),葛拉提的《傳記與本質》,馬丁·凱利奇的《里頓·斯特拉奇的心理環境》,以及美國傳記記者埃德爾(Leon Edel)的《傳記原理》(writting Lives: Principia Biographica,1959)。
第三階段的相關研究著作有:英國作家麥可·霍爾羅伊德(Michael Holroyd)的《里頓·斯特拉奇傳》,加拿大學者奈德爾(Ira B. Nadel)的《傳記:虛構事實與形式》,英國學者馬庫斯(Laura Marcus)的《自傳和傳記話語:理論,批評與實踐》,以及中國學者唐岫敏的《斯特拉奇與新傳記——歷史與文化滲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